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欧阳修散文以其感慨淋漓、纡徐往复、一唱三叹的"六一风神"著称于世,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多元灵活表达方式也是构成其"风神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文中不论序、记、墓志...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花间词、南唐词是五代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派。作为词论家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褒贬态度 :褒南唐而贬花间。从王氏对温韦冯李四人词风的评价出...
[学位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 年份:2002
严羽以其无畏的精神、公正的批评及不凡的识见,向我们展示了成熟的诗歌理论批评家的风采。他的《沧浪诗话》观点犀利透辟、理论性强、体制完备,是宋代最系统、最优秀的诗话论著......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作为文史兼修的散文大家,欧阳修往往将史传叙事手法融入散文创作之中,使其散文呈现叙事简洁、条理清晰、节裁有体、刻画生动、摹写逼真、细节传神,以及打破文体界限,以史笔为...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成就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挽救日益沦落的封建道德,他时刻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竭力宣扬儒家思想.他...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欧阳修散文为大家所熟悉的是平易疏畅、纡徐委婉,极富阴柔之美的"六一风神",而他的另一面,多于年轻时所作、体现其刚正忠直个性,既接受司马迁传记文学"好传畸人"手法影响,又...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欧阳修散文创作,特别是碑铭序跋,多体现出简约明洁的特点,深为学人所激赏。在创作过程中,欧阳修往往以《春秋》"简而有法"为原则,著史治经也力求简洁。这一以简洁为要、以简...
[学位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2016
本文以最能代表欧阳修散文艺术特质的“六一风神”为研究对象。“六一风神”的丰富内涵深为学界所肯定,但对它的全面系统研究尚有创新空间。“风神”概念在传统“形神观”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感叹淋漓、感喟深长、感慨呜咽,是构成欧阳修散文“风神”宕逸、情韵悠长的重要元素。这一特征在欧阳修散文不同文体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序文、记文、碑铭墓表及史论等文体,皆情出......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皎然是有唐一代为数不多的诗论家之一,他在其诗歌论著《诗式》中较为系统、深入地探索了诗歌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问题,而贯穿于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中和为美、追求适度...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自北宋至民国以来,前人对欧阳修散文传承《史记》的认识愈加明确而深化。但《史记》究竟从哪些具体方面影响了欧文及其"六一风神"?学界对此语焉不详。经过资料梳理与探究,可...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早年失怙,备尝孤艰,使欧阳修对人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体验,更产生珍视感情、悲凄执著的补偿心理;年轻时即表现出易感多感的心理特点;体质羸弱使他更为敏感;对往昔美好时光...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7
大学语文课程是其丰富人文知识、滋养人文精神、深化人文内涵、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也为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根据教学...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章就中的'猫论'等有关问题进行了释疑,并就它们的来源、含义以及现实指导意义进行了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m欧阳修散文多以感慨呜咽、委婉曲折、韵致深远的“六一风神”取胜,学界研究之着力点亦在于此.其实, 其于记、序、书、论、碑铭、墓表等多种文体中反复呈现的醇粹温雅特质,亦...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针对司马迁及欧阳修在显身扬名、垂传不朽传世观方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问题,以司马迁《史记》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及其他墓志碑铭散文为中心,结合历史时期其他学人的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严羽的'兴趣'说是在前人'兴'与'趣'理论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了一个新的诗歌理论范畴,它有继承,更有发展.也由此构成了严羽'兴趣'...
[期刊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林纾的古文创作深受传统史传文学影响。其内容多叙日常事,写平凡人,细节典型且深挚感人;艺术形式往往精心结撰,结构绵密,擅长细节刻画与场面描写和情境营造与气氛渲染;风格庄...
[会议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2012年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国际研讨会 年份:2012
  欧阳修博通今古、趣涉四方,在进行散文创作时,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将自己的史学观、对历史的理解、以及由此缘发地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融入散文的创作中,在其史著洋溢......
[会议论文] 作者:卓希惠, 来源: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 年份:2014
  欧阳修散文为大家所熟悉的是平易疏畅、纡徐委婉,极富阴柔之美的"六一风神",而他的另一面,多于年轻时所作、体现其刚正忠直个性,既接受司马迁传记文学"好传畸人"手法影响,又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