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龙江斌,区宝祥,梁启万,李辉梅, 来源: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年份:1995
StructuralAbnormalitiesandPolymorphismsoftheRetinoblastomaGeneinNasopharyngealCarcinomaLongJiangbin(龙江斌);OuBaoxiang(区宝祥...
[期刊论文] 作者:区宝祥,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年份:1980
本文根据鼻咽癌流行病因学调查的资料,和利用二亚硝基哌嗪对大鼠鼻咽的亲和力,设计以镍作为促癌因子的诱发鼻咽癌实验。给镍途径分服镍饮用水和鼻咽部作镍明胶灌注两组。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区宝祥, 来源: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2
本成果采用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对鼻咽部的癌前病变,即不典型增生的一些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证明,鼻咽部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特别是底层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的D...
[期刊论文] 作者:区宝祥, 来源:癌症 年份:1988
数个世纪前,肿瘤与遗传的关系已受到注意。多年来,肿瘤遗传流行病学家和临床肿瘤学家对肿瘤的遗传易感性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发现了不少例证。然而,把肿瘤的遗传因子放到...
[期刊论文] 作者:区宝祥,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区宝祥,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1963
[期刊论文] 作者:区宝祥,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1964
[期刊论文] 作者:王蘅文,江福来,, 来源:实验生物学报 年份:1965
区宝祥于1963年报...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家琛,陆彝芬,刘国贞,郑国珊,梅承恩,李增禧,盛少禹,叶子枫, 来源:中山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应用微量元素诱发动物肿瘤,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区宝祥等用硫酸镍作为促癌剂,也成功地诱发了大鼠鼻咽癌。为了了解微量元素在正常大鼠体内的分布及...
[期刊论文] 作者:龙江斌,区宝祥, 来源:肿瘤 年份:1983
Beaconsfield和 Kessler在流行病学资料的研究中,发现某些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发生率和恶性肿瘤发病率有负相关,从而提出G6PD可能是影响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遗传...
[期刊论文] 作者:龙江斌,区宝祥, 来源:癌症:英文版 年份:1990
研究对象包括正常对照、NPC患者及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IgA/EA阳性和IgA/EA阴性而IgA/VCA阳性等NPC高危人群。NPC患者及NPC高危人群淋巴细胞BP的SCE诱发率显著高于对照。在有G6...
[期刊论文] 作者:程越,区宝祥, 来源:癌症:英文版 年份:1990
本文应用银染技术对鼻咽癌患者,IgA/VCA阳性人群和正常人群淋巴细胞染色体的Ag—NOR s频率和染色体联合频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D组、G组与D+G组染色体的NORs平...
[期刊论文] 作者:程越,区宝祥, 来源: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1
应用银染技术,对鼻咽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及3种组织类型的鼻咽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典型增生病变的细胞核内,AgNORs计数...
[期刊论文] 作者:程越,区宝祥,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份:1989
本文报告了微量元素铜、锰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肿瘤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标对DEN的致肝肿瘤效应有抑制作用。两者合用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但在肺...
[期刊论文] 作者:龙江斌,区宝祥, 来源:中山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 P D)缺乏与蚕豆病、药物溶血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有密切关系。广东省是G6 P D缺乏的高发地区之一,广东籍侨民G6 P D缺乏者白细胞酶活性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旭,区宝祥,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85
采用直接法制备28例鼻咽癌活检组织的染色体标本进行G带分析。结果表明,鼻咽癌染色体畸变具有类型广泛、畸变率高等特点。14、22、3及15号染色体丢失和额外19号的出现频率较...
[期刊论文] 作者:肖菡,区宝祥,, 来源:遗传与疾病 年份:1987
随着染色体脆性部位的研究不断深入,已逐步明确了一些脆性部位与某些肿瘤染色体断裂点,癌基因定位的关系。染色体脆性部位定位是进行染色体脆性部位研究的关键之一。目前采...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锐,区宝祥,, 来源: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1986
本文比较了34例鼻咽癌患者和34例健康人淋巴细胞的自发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同时比较了患者和正常健康人淋巴细胞在物理诱变剂紫外线(UV)和化学致癌剂甲基硝基亚硝基...
[期刊论文] 作者:方嬿,区宝祥, 来源:中山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0
绝大多数诱发肿瘤的各因素也能诱发染色体畸变,放射线就是其中之一种。某些染色体不稳定性综合征(如Fanconi贫血和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等)有较高的肿瘤易感性。我们过去曾发...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锐,区宝祥, 来源:肿瘤 年份:1986
目前认为大多数致癌物均可损伤DNA并由此导致细胞的突变和癌变。但是,正常细胞内也存在着消除这种DNA损伤以维护DNA正确结构的修复系统。不同个体或不同细胞,DNA修复效率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