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包良满,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年份:2009
大气颗粒物因对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而备受关注。颗粒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酸根等,均由轻元素(如C、N、O、S、Cl等)组成,轻元素的分析是当前大气环境科学研究中的......
[学位论文] 作者:包良满,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05
为了研究Cu/SiO2/Si体系中Cu和Si的互扩散、界面反应、金属硅化物的形成及其性质和热力学稳定性;也为了给本课题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铜团簇束与硅作用成膜铜在硅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杨永兴, 包良满, 雷前涛,,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2013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技术,对地铁PM2.5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及元素成分分析。SEM结果表明地铁颗粒物形貌不同于室外颗...
[期刊论文] 作者:刘江峰,包良满,李晓林,, 来源:核技术 年份:2009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扫描质子微探针装置上,研制了图形化扫描器,同时研究了适合质子束刻写的光刻胶制备、显影、定影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展高能聚焦质子束无掩模刻......
[报纸论文] 作者:杨永兴, 包良满, 雷前涛,,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2013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技术,对地铁PM2.5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及元素成分分析。SEM结果表明地铁颗粒物形貌不同于室外颗...
[期刊论文] 作者:曹博,包良满,李公平,何山虎,, 来源:真空与低温 年份:2006
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P型Si(100)衬底上沉积了铜(Cu)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卢瑟福背散射(RBS)分析了未退火以及在不同温度点退火后的样品,研究了Cu/SiO2/Si(100)体系的扩散和界面......
[期刊论文] 作者:包良满,曹博,李公平,何山虎, 来源:真空与低温 年份:2005
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在P型Si(111)衬底上沉积了铜(Cu)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沉积时间制备的Cu膜形貌进行了观测,研究了磁控溅射沉积Cu膜时膜在硅衬底上成核和生长方式...
[期刊论文] 作者:曹博,包良满,李公平,何山虎,,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06
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在p型Si(111)衬底上沉积了Cu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和卢瑟福背散射分别对未退火以及在不同温度点退火后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u/SiO2/Si(1...
[会议论文] 作者:李晓林,贾彦彦,包良满,李燕, 来源:第十二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0
  高能质子微束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可产生多种物理效应,扫描质子探针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核效应来研究物体的微观特征,μ-PIGE与μ-PIXE的互补结合,可实现样品微区轻、重元素的同......
[期刊论文] 作者:许楠楠,李公平,林俏露,刘欢,包良满,, 来源:Chinese Physics B 年份:2016
Remarkable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was observed both in undoped and Cu-doped rutile TiO_2 single crystals(SCs).To tune their magnetism,Ar ion irradiatio...
[会议论文] 作者:刘江峰,包良满,李晓林,张桂林,李燕, 来源: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介绍了扫描质子微探针进行二维元素分布分析过程中的样品自吸收矫正方法。在微束PIXE分析的同时进行扫描透射离子显微成像探测获取样品的质量分布,通过我们建立的专用吸收矫正程序,对由于激发质子能量随入射深度的变化以及出射X射线被样品自吸收造成的衰减因素进......
[期刊论文] 作者:曾建荣,龙时磊,包良满,李玉兰,李燕,,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2012
为研究人为活动等因素对近海海水成分和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使用离子色谱(I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分别对上海沿海(洋山)海域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和43种微量元素...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公平,包良满,张小东,丁宝卫,刘正民, 来源:真空与低温 年份:2003
结合在团簇源方面的工作系统评述了目前各种团簇源装置产生团簇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它们的结构示意图和一些典型应用;对团簇源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论文] 作者:包良满,雷前涛,刘江峰,李晓林,李燕,, 来源:强激光与粒子束 年份:2015
为了在一次扫描质子核探针实验中能获取多种物理信息,研制了多功能信号探测与数据获取系统。系统由组合探测器、多站多参量数据采集与束流扫描、样品台控制与显微观测三个子...
[期刊论文] 作者:刘江峰,雷前涛,包良满,李晓林,李燕,, 来源: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年份:2015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新的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新的4LB-Ⅰ型数据获取系统基于NI公司的PXI-7852R数据采集卡和Lab VIEW软件平台,具备了多个物理信号采...
[期刊论文] 作者:Iida,刘江峰,包良满,李燕,张桂林, 来源:中国物理C:英文版 年份:2009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ources of PM2.5 in Shanghai air, the synchrotron X-ray fluores-cence microprobe at the BL-4A Beamline of Photon Factory of H...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林,包良满,刘江峰,岳伟生,李燕,张桂林,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07
采用质子微探针技术,分析单个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将微束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Micro-PIXE)同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结合,查证上海市2004年冬季城市大气气溶胶PM10中含Pb单颗粒物的来源.结......
[会议论文] 作者:李晓林,包良满,刘江峰,岳伟生,李燕,张桂林, 来源: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7
采用质子微探针技术,分析单个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将微束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Micro-PIXE)同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结合,查证上海市2004年冬季城市大气气溶胶PM10中含Pb单颗粒物的来...
[会议论文] 作者:曾建荣,包良满,龙时磊,陆文忠,谈明光,李燕, 来源: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年份:2010
采集上海东南海岸至市中心一线六个采样点处冬季PM10 和PM2.5,使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样品中可溶性离子含量。以水溶性Na+作为海盐源的示踪离子,计算了各采样点处PM10和PM2.5 中海盐源(质量)贡献率。上海冬季海盐源的贡献率在PM10 中为2.33%~18.90%,在PM2.5 中为1.68%~11.6......
[期刊论文] 作者:包良满, 雷前涛, 谈明光, 李晓林, 张桂林, 刘卫, 李,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4
采集了上海市地铁站台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样品,研究了颗粒物的形貌、化学元素组成和过渡金属特征.实验发现,地铁站台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室外,超过了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