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明刚,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8
历时九年、久久为功、殚精竭虑、数度增删,刘运好先生新著《魏晋经学与诗学》(全三编)终于面世了!这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洋洋百万言的学术著作,系刘运好先生主持的国家社会科...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4
白璧微瑕──《辞源》求源中的一个失误刘运好1979年修订本《辞源》对所收的古代词语和典故,溯流寻源,探骊得珠,从而成为学习和研究古代典籍必备的案头工具书。其影响之大,使用价值之...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新时期汉乐府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就汉乐府诗整体研究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乐府音乐机关的产生时代;二是乐府所涉及的音乐概念的含义;三是汉乐府的体制分类及...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1
"人的觉醒"是汉末士风变化的基本特点。然而,汉末"人的觉醒",并未完全回归到先秦之士"志于道"的政治超越的精神状态,而带有强烈的政治依附性,只不过这种依附由汉鼎盛时期所表...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7
张湛《列子注》贯通儒玄,圆融佛学,成为魏晋玄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列子注》的哲学基点虽然在于论述人生解脱的问题,但是所提出的至虚、虚静、玄照、理言、神明等一系列...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4
经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某些相对稳定的理论范式,并影响于魏晋诗学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审美范式。以文德、文气说为核心的创作主体论,以缘情、言志为核心的诗歌本...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2
东晋慧远不仅以自觉的审美态度研究佛教,其佛学著述充满了浓郁的审美之思;而且拓展了支遁所发轫的"佛教山水"美学,以佛教的情怀圆照山水与艺术,在中国佛教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2
人生与读书都存在着两种递升式的境界:从自觉到自由。人生必经自觉的砥砺与历练,读书必经自觉的苦修与积累,才能最终进入审美自由的境界。在砥砺历练与审美自由的因果联系中,...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6
王弼《周易注》的诗学(美学)意义,不仅表现在《周易略例》有关言象意关系的论述上,而且在具体解经过程中所建构的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刚柔中正的审美观念、情性合一的主体认...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8
关于七言诗起源,学界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在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以《吴越春秋》所载的三首七言歌谣为基础,辑考了先秦相关的七言歌谣以及楚国文人仿作的七言歌谣或创作......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0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表达其玄学与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品。从表层看,它是一篇论述音乐的文章,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音乐之体”———艺术的本原;“声无哀乐”———艺术与...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20
士族处于国家权力结构的金字塔中层,上达天听,下播黎民;上体现国家意志,下反映社会人心,在国家政治功能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民族文化心理上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晋以...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文赋》的研究成果积案盈箱。然而,其阐释方法的特殊性,理论内涵的丰富性,概念义界的模糊性,研究角度的多边性,使这一研究对象仍然具有生生不息的理论生命力。《文赋》以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7
曹魏是汉末经学衰落后崛起的新变期, 不仅产生了《中经》 大型经学类书, 而且可考的经学著作1 2 8种.在 学术渊源上, 或源于汉末官学, 或源于汉末私学, 与汉代经学有直接或间...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无论从思想还是从学术层面而言,儒学在魏晋仍然具有无可置辩的话语霸权,因此儒家诗学也毫无疑问成为影响魏晋诗学的主要元素。汉儒关于诗歌美刺的社会功能、比兴讽谏的艺术特...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17
玄学“性情论”以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生命情怀、儒家和道家融合的思想属性,对魏晋诗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哲学本体上,情生于性,性显于情,二者皆以自然为本体;追求生命关怀、审美情......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0
《弹歌》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原始歌谣,历来为文史学家所注意,各个时期编撰的文学史几乎均有引录。然而,诸本文学史对《弹歌》的解读几乎都偏离了文本的原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17
两晋时期,南北对峙,即便在血雨腥风之中,北方经学也始终没有摇摇坠落,成就虽无法与南方经学媲美,却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北方统治者在干戈扰攘之时,重建国学教育及经学取士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4
魏晋经学是汉代经学的延续与发展。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形成了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格局。"儒术"或曰"经术",实际上包含着经学之"学"与经学之"术"两方面内涵。"学"在于...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运好, 来源: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论述了《诗品》溯源析流,风骚并举的基本美学原则,以及这一美学原则在品评作家作品的具体运用中所显现出的丰富的美学内涵。对批评史上有关钟嵘溯源析流作家作品的争论也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