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文化视域中的翻译文学研究刘耘华[Abstract]TheLiteratureandArtSchool'srepositingtheliterarytranslationintotherangeofnationallitera-turehasunder...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定安,, 来源:世界汉学 年份:2006
刘耘华先生的新著《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后现代及其中国版本刘耘华后现代文化或后现代性是一种不断形成的东西,它的生成模型恰如倒立的金字塔。作为现代文化或现代性母体之内的一种变异的基因,刺激其快速裂变与生长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乃乔,,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06
为乐黛云教授75寿辰出版一部学术文集,以纪念她所跋涉过的学术历程,这是刘耘华、王柏华、周荣胜、伍晓明及我等几位学生的愿望。我们曾就这个愿望征求了乐先生本人的意见,一...
[期刊论文] 作者:纪建勋,, 来源: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年份:2018
它一直由主编刘耘华教授指导...
[期刊论文] 作者:高旭东,, 来源: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年份:2013
我在悲痛之余感到震惊,因为就在前不久“马工程”比较文学概论的定稿会上,刘耘华教授还告诉...
[期刊论文] 作者:高旭东,,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2
我在悲痛之余感到震惊,因为就在前不久“马工程”比较文学概论的定稿会上,刘耘华教授还告诉...
[期刊论文] 作者:安乐哲,倪琳娜, 来源: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年份:2019
在接受刘耘华、倪琳娜两位学者的访谈过程中,安乐哲援引了中国哲学经典中的几个范例来论证以下观点:应当充分运用我们的想象力来帮助古老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以自己的方式说...
[期刊论文] 作者:刘亚斌,王泽颖, 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明末天主教儒士朱宗元入教后,多从事传教活动,校订传教士译著,并亲自撰写多种阐述天主教教义的著作,既为浙东地区的传教作出突出贡献,也为明末中西文化交流谱写新的篇章,其天...
[期刊论文] 作者:蒋向艳,,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5
吴历(字渔山,1632-1718)研究在明清天主教和中国绘画史研究领域都并非新鲜的话题。自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学者开始整理吴历生平资料并辑录和笺注其诗画作品以来,关于吴历的研...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年份:2019
对于16—18世纪欧洲“持续百年的中国热”,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与文化产生了实质的、“决定性的”影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没有中国,欧洲人就不是今天的欧...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明清中西间的交流与互动拓宽了中西文化各自的视域,促使中西在不同层面展开思想与知识的重构,泽及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以"敬天"思潮为中心,对清初文人的思想重构及其与东传天...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招商周刊 年份:2004
弗兰西斯·培根生于伦敦一贵族家庭。他天纵奇才,12岁便入剑桥大学研习神学、法学及经院哲学,毕业后去英国驻法国使馆供取。1597年返回英国,此后在英国政界却饱经炎凉世...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所进行的一切古代诗学研究都是一种现代诠释,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个命题。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指把这个命题置于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4
弗朗索瓦·于连是近年在中欧学界均引起关注、但颇受争议的一位学者。本文依循他的入思路径,对他借助汉学视角所建构起来的中西比较文化方法论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通过材料考证和文本细读,对清初上海的天主教文人许缵曾的思想、信仰与情感世界作了较为深入的解释和探讨,同时也基于此对陈垣、方豪两大家的看法有所匡正。文章认为,许缵曾是上......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本文从理论、批评和历史三个视角简要探讨了翻译文学体系建构的可能性,指出翻译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理应有它自己的理论形态,因而很有必要更新翻译文学观和翻译文学史观......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8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之间发生了一场持续了10年之久的论争。现在,这场论争只是作为一个史实还被我们记起,似乎已与我们的研究境况没有深切的牵系......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学界一般采用"道性善"和"称尧舜"二语来概括孟子的思想核心,而本文认为孟子的思想核心由"性善论"、"仁道论"和"王政论"三大块共同构成.三者统合而成的整体之"一",便是孟子据...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耘华,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3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