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文广,刘纪有, 来源: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 年份:1995
乌兰察布荒漠草原地区长爪沙鼠鼠疫流行周期的初步研究张文广,刘纪有(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方病防治站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乌兰察布荒漠草原于内位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是内...
[期刊论文] 作者:朱锦沁,汪闻绍,张鸿猷,黄坚华,刘纪有,王丽,李志仑, 来源:地方病通报 年份:1996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研制朱锦沁,汪闻绍,张鸿猷,黄坚华,刘纪有,王丽,李志仑(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 来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年份:1990
本调查证实,喉瘪怪蚤分布在内蒙北部荒漠草原河谷低地生境;主要宿主为黄兔尾鼠、了午沙鼠和长爪沙鼠;一年内仅出现于9月至翌年2月,10~11月为数量高峰。1979年首次自喉瘪怪蚤检...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 来源:地方病通报 年份:1988
调查区属中温型荒漠草原区,多为未星植的原始草牧场,鼠害严重,而且几种主要害鼠是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通过1973~1981年的调查,共发现鼠类24种。其中长爪沙鼠是代...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88
内蒙古荒漠草原鼠疫疫源地面积约十余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人类鼠疫流行,1970年后确诊7名病例。目前,该疫源地区鼠疫动物病连年流行不断,具备发生人类鼠疫的条件,因...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张平,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3
被动血球凝集试验(下称血凝)从70年代后普遗应用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病的调查,对及时发现动物间疫情以及了解其强度、范围和流行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锡林郭勒...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兰芳, 夏连续, 米景川,,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2004
有关该段夜间活动鼠类的调查国内曾有报道,如刘纪有(1988)、米景川(1990)等,但对夜行鼠类群落的研究,尚未见较...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兰芳,夏连续,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7
有关该段夜间活动鼠类的调查国内曾有报道,如刘纪有(1988)、米景川(1990)等,但对夜行鼠类群落的研究,尚未见较...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李新民, 来源:地方病通报 年份:1992
秃病蚤蒙冀亚种广泛分布于沙鼠鼠疫疫源地全境,主要寄生于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全年各月都可出现,体蚤以春末和夏秋为多,巢蚤以秋冬季为多。在沙鼠疫源地染疫蚤中居首位,鼠巢...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刘俊, 来源:地方病通报 年份:1993
内蒙古地区存在四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由于各疫源地生态地理条件所决定,分布的宿主动物及其媒介蚤类各具特点。本文根据多年调查资料综合整理而成,着重讨论具有流...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刘俊, 来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年份:1992
蚤类是传播鼠疫的特异性媒介,尤其是近代,人类从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染疫蚤的商接叮咬。但并非所有的蚤类都能起到这个作用,如我国已发现的452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新民,刘纪有,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89
近代新蚤东方亚种是内蒙古地区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蚤种,主要见于草原和荒漠草原,以北部中温型荒漠草原数量最多。体蚤高峰在温暖季节,而巢蚤高峰在寒冷季节,主要寄生于黄兔...
[期刊论文] 作者:于吕海,刘纪有, 来源: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年份:2003
本文以二连市气象局1980年以来二连地区的降水量,与同一时期鼠密度较高,有可能促成动物鼠疫流行.降水多使植物生长好,为长爪沙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条件,促其数量增加,为动...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吕卫东, 来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年份:1991
在我国发现的10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疫源地(下称沙鼠疫源地)面积达十万余km~2,仅次于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疫...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岳明鲜,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3
对于一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作为主要宿主的动物是只有1种还是2种以上,在一个时期里曾有所争论。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下称沙鼠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也有过...
[期刊论文] 作者:岳明鲜,刘纪有,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1
赤颊黄鼠(Citellus erythrogenys)是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地带的典型代表鼠种之一。1931、1954年,于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动物鼠疫大流行时首次从该种体内分离出鼠疫菌。之...
[期刊论文] 作者:叶长香,刘纪有,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2
1991年5月上旬,在距四子王旗旗政府乌兰花镇50km的查干补力格三队1名牧民儿童,因患腺鼠疫仅3天而死亡。从本起疫情的发现和处理过程中,很有值得吸取的经验与教训。In earl...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白(斌金)兴, 来源: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年份:1985
蚤类是传播鼠疫的特异性媒介,特别是在宿主动物间,由于其媒介作用,使鼠疫病原体能够作为一个种,在动物病流行过程中保存下来,已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近些年来,关于鼠疫菌...
[期刊论文] 作者:岳明鲜,刘纪有,张平,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1
赤颊黄鼠(Citellus erythrogenys)是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地带的典型代表鼠种之一。1931、1954年,于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动物鼠疫大流行时首次从该种体内分离出鼠疫菌。之后,经...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纪有,张平,王宝林, 来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3
被动血球凝集试验(下称血凝)从70年代后普遗应用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病的调查,对及时发现动物间疫情以及了解其强度、范围和流行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锡林郭勒高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