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7
从创作过程对创作方法的思考刘淮南方法问题已受到了许多学科的普遍重视,文艺科学,也应当重视对创作方法(也称艺术方法)的研究。虽然,我们不能把求美的文学艺术与求真的科学等同起...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1995
简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文化意义刘淮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已经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对之进行过不少阐述,本文拟从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1994
略谈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刘淮南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毛泽东吞天吐地,阔步千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塑造出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情壮志,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吴炫,刘淮南,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一本体论与治学之道刘淮南(以下简称刘):吴炫兄,你好.很想就否定学的有关问题向你请教并与你交流.可以说,从1994年出版,到后来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志国,陈虹妹,,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刘淮南先生认为文学性意味着对文学属性的确认,又意味着对文学属性之强弱分析。按照这种说法,应该是先有文学属性的确认,然后才有文学属性的强弱分析。然而他却力主一种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曾永成,刘淮南,,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刘淮南(以下简称“刘”):曾老师,您好。近日刚刚拜读了您的新作《回归实践论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新解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回归》)。在新世纪新阶段,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6
[关键词]生态美学;实践论人类学;生成本体论;人本生态学  [作者简介]刘淮南,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山西忻州...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周继仲, 来源:淄博师专学报 年份:1997
创作方法与艺术真实刘淮南周继仲创作方法与艺术真实,或者说,创作方法的真实性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只不过在以往的有关论述中,人们似乎并未对之进行过正面的论述,或者说,过去...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农村电工 年份:2017
(甘肃省西和县刘淮南刘淮南同志:紧急解列发电机时,火磁开关拉不开的处理办法是:(1)断开发电机强行励磁及自动励磁调整装置....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8
作为中国古代的"北大门",雁门关处于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上,在政治军事、商旅贸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不仅受到历代帝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2
作为文学批判的文本,韩少功的《爸爸爸》和王安忆的《小鲍庄》在取得其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各自在文学性方面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在于作者还没有形成自己对于"寻根"的理解,没...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应是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类型,它们在感受方式、构思方式和物化方式上均有着自己的特征,并且在审美追求和审美效应上也各不相同.所以,应当把它们分别对待....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5
王一川和杨春时的文论教材均具有作者对文学新的理解,本质"转换"的思维方式是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而在对文学新理解的基础上,各自的体系(框架)同样有其创新性。由此得出...
[会议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文化与诗学 年份:2004
作为中国古代体大思精的文论著作,《文心雕龙》体现出了多方面的价值,其中《原道》篇在理论基础的建构和文化血脉的承接方面,到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它能够有效...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3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讲出效果,提供给学生应有的知识结构,并培养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以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可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而以“专题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0
文学批判作为人们熟悉的形式,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然而从现实的文学发展来说,我们更希望文学性批判。这不仅因为面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我们需要精神境界的提高,而且因为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学的“人民性”在现实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公民意识还不够突出的问题,而且,公民意识也是连接文学现实与文学性的中介。由于公民意识是使作家走向独立的前提,自然也是更......
[会议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 年份:2004
我们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研究又一次出现了热潮。在这次热潮中,除了50年代早已讨论过的一些论题再次登场外,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的大量引进更是引人注目。面对着西...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对国民性的描述和揭示是文化寻根小说、后新潮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共同的聚焦点。文化寻根小说是着重从传统的文化心理方面挖掘国民的劣根性,后新潮小说除此而外,还从亚文化和非......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淮南,,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文学高于生活”是多年来流行于文艺界的关于文学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基本命题之一,但这并非一个科学的说法。文学与生活分别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人所创造的、供人欣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