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永漋,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0
黄烷醇类(flavanols)化合物属于多酚类,是参与植物生理作用、和植物色素有密切生源关系的一类物质,同时也是迄今尚不十分清楚其结构的缩合单宁的前体,或本身就属于缩合...
[期刊论文] 作者:刘永漋,,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90
白蒿又名冷蒿,为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frigida Willd.的全草,民间作茵陈用。我们曾报道其黄酮和倍半萜内酯成分。本文继续报道用Polyclar AT柱及制备纸层析方法自该植物中...
[期刊论文] 作者:周慧敏,刘永漋,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90
本文报道从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的全草中分离得到的另外四个化合物Ⅰ~Ⅳ。经光谱及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Ⅰ是一种咖啡酸双糖酯类化合物,其结构为反式咖啡...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勤,刘永漋,,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91
黄甘草(Glycyrrhiza euycarpa P.C.Li.)是我国学者近年发现的甘草属一新种。本文指道了自甘肃金塔产黄甘草的根及根茎中分得的10种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IR,UV,1HN...
[期刊论文] 作者:谭沛,刘永漋,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份:1995
本文对目前已发现的天然产(口山)酮甙类化合物及其主要植物来源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口山)酮碳甙和氧甙的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它们在植物界的分布情况以及提取分离方法和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勤,刘永漋,,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1990
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和鉴定豆科甘草属植物黄甘草(Glycyrrhiza eurycarpaP.C.Li)中13种黄酮甙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5种不同骨架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勤,刘永漋,,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9
甘草为常用中药,系豆科甘草属植物的根及根茎。甘草的黄酮类成分为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最近有文章报道甘草中有3种黄酮类成分对史滋病病毒的增殖抑制能力为甘草甜素的25...
[期刊论文] 作者:谭沛,刘永漋,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份:1995
本文对目前已发现的天然产 酮甙类化合物及其主要植物来源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 酮碳甙和氧甙的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它们在植物界的分布情况以及提取分离方法和药理学研究进......
[期刊论文] 作者:杨岚,刘永漋,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90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从甘草中提取的10个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并且分析了6种甘草属植物根的9个样品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种的甘草中所含黄酮类化合...
[期刊论文] 作者:郭森林,刘永漋,,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80
从全叶青兰(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ge.)中分离出两种黄酮类成分。通过化学和光谱数据鉴定,证明为5,7,3′,4′-四羟基-7-O-葡萄糖甙和5,7,3′,4′-四羟基-7-O-葡萄糖...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枫,刘永漋,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8
自宝兴淫羊藿(Epimedium davidii Franch)全草中分离得十七个黄酮类化合物。确定了E_2,E_4,E_5,E_6,E_7,E_9,E_(10),E_(12)和E_(14)的化学结构。其中五个为已知成分,即E_5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枫,刘永漋,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8
自宝兴淫羊藿(Epimedium davidii Franch)中分离出8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光谱分析(UV,IR,~1HNMR,~(13)CNMR,MS)和水解实验证明,其中E_3,E_(13)和E_8分别为已知成分...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也实, 刘永漋,, 来源:中草药 年份:2004
从小檗科植物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的地上部分得到6个黄酮甙类化合物,经化学及光谱方法分析分别鉴定为淫羊藿甙-I(Ⅰ),淫羊藿甙-C(Ⅱ),宝藿甙-V(Ⅲ),淫羊藿...
[期刊论文] 作者:刘永漋,邓志芳,,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79
本文报道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成份系统分离和薄层析,对国产鱼腥草挥发油成份进行了研究,鉴定了4个单萜烯——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和 d...
[期刊论文] 作者:胡碧煌,刘永漋,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9
从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中分得八种黄酮类成分(Ⅰ~Ⅷ)。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S)-2′,5,6...
[期刊论文] 作者:刘永漋,谢凤指,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79
山莨菪碱为医疗上有重要用途的莨菪烷类生物碱。为了寻找新的天然资源,提供更多的生产原料,本文报道自泡囊草根中分离出1号碱和2号碱两种生物碱,经鉴定证明为山莨菪碱和莨菪...
[期刊论文] 作者:刘永漋,白亦莉,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5
自大叶茜草Rubia schumanniana Pritz的根中分离到五种化学成分,其中一个经光谱及化学方法测定,证明结构为3′-甲氧羰基-4′-羟基-6,6-二甲基萘骈(1′,2′-2,3)吡喃,是新化合...
[期刊论文] 作者:胡碧煌,刘永漋,,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8
本文对国产的闪柱硅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并用国产的闪柱硅胶分离了生物碱、黄酮和酚类天然产物样品,结果令人满意。In this paper,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期刊论文] 作者:刘永漋,吴正贵,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5
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简称HPD)结合激光诊治肿瘤,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体表和体腔内的多种癌症,展示了较好的前景。用国产...
[期刊论文] 作者:胡梅,刘永漋,肖培根,,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90
从皱皮杜鹃(Rhododendron wiltonii Hemsl.et wils.)叶中分出6种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及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熊果酸(ursolic acid)、(+)-儿茶素[(+)-cat...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