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宏利,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佛教东传是我国对外交流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涉及政治 、经济 、社会 、民族 、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 就其宗教影响而言 ,一方面借由佛教徒的不断传法...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刘林魁,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佛教与中国文化.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21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3篇.《从“胡”到“梵”:汉唐佛教的文化身份转...
[期刊论文] 作者:魏宏利,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佛教东传是我国对外交流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就其宗教影响而言,一方面借由佛教徒的不断传法实践,佛...
[期刊论文] 作者:黄夏年,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之中,儒、道二教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传统学说,佛教是在两千年前由西天印度传来的宗教。三教在中国既有斗争又有融合。在早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亚龙,何剑平,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21
“三教”,指儒教、佛教和道教.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从理论上彻底完成了宗教信仰的神权、儒家伦常的父权和政治统治的皇权的三位一体化”①,儒术独尊,成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且具有了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道家在发展中不断吸收鬼神信仰、神仙思想、阴......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北周自武帝字文邕开始,共举行了11场三教论衡。从逻辑上看,论衡聚焦在三个议题上:卫元嵩的以儒融佛思想、佚名道教徒的夷夏之辨思想、释道安的内外二教思想。这三个议题都与南朝......
[学位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 年份:2007
道宣是南山律宗开山之祖,著有多部佛学著作。《广弘明集》是其编纂的佛教思想文献集。全书三十卷,收录一百三十余人的一百八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是研究汉魏以至唐初社会、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梁代文学思想大致可分为三派,其中萧纲和萧绎代表趋新派。但长期以来存在一种看法,认为萧绎应该更接近以萧统为代表的折衷派。这种说法,出于对一些基本文献的误解和萧绎创作...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慧思末法思想是南北朝时期佛教三时说中最系统的一种。此一思想的形成,有多种机缘。中土文化对佛经说法有选择的继承,形成了慧思三时跨度说;北朝社会普遍存在的末法观念,是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后不久对宗教政策进行了微调,从而对佛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容忍。灭佛期间,佛教弘法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佛教徒以不同方式延续自己的信仰。这些弘法活动为佛教......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梁武帝舍道事佛是中古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大疑案,但此一说法真正被关注是在唐代.与其斤斤计较此说的真伪,不如从唐代宗教文化环境中考察其发生与功能.从现存文献来看,唐代帝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14
"胡"、"梵"是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两种称谓。中土对"胡"、"梵"关系的认识和变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见证。"胡"为"匈奴"一词的转读,秦汉以来常指代出自西域的名...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0
《广弘明集》是唐高宗朝僧人释道宣编纂的一部佛教思想文献集。依据与三教论争的关系,所录文献可分为三类:三教论争中佛教的基本文献、三教论争之佛教文献以及奉佛崇佛文献。第......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敦煌卷子抄录之《佛法东流传》,成书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此书对于研究中古时期的佛教、道教以及佛道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佛法东流传》之编者通过节录佛教伪史,建立起......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庾信参与北周三教论衡的事迹保存在与周武帝的唱和二教诗中。其诗作融汇三教典故,表述三教融合思想,颂扬周武帝的三教论辩技巧,与北周宗教变革有着紧密关联。与庾信同期的入北南......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08
周武帝灭佛期间,仍有大批佛教徒弘扬佛法,他们弘法的途径大致有四种:出任通道观学士、还俗后继续佛教活动、隐匿深山弘法、流亡北齐南陈弘法。这些人的弘法活动,不但延续了北...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从唐玄宗朝皇帝生日定为全国性节日开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宋代皇帝圣节礼制最终成熟定型。唐代诞节礼制作为圣节贺寿的形成阶段,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就贺寿对象而言,从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2010
赫连勃勃诛焚佛法一说产生于唐高宗朝。此一说法与赫连勃勃令僧拜己相矛盾。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刘义庆《宣验记》相关记载的割裂。赫连夏时期,既有僧人和世俗佛教信徒的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0
佛道关系是南朝三教论争的核心问题之一。南朝最早的佛道关系论是优劣异同论。由此分化后,产生了态度温和的佛道异同论和态度偏激的佛道优劣论。南朝佛道关系论的学术渊源在于......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魁,,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07
梁武帝舍道事佛的时间,佛教典籍中有四种记载。虽然这些文献记载多有矛盾之处,但武帝舍道事佛之疏、敕文不为伪作。据法琳《辩正论》辑录相关文献中数人身份的考察,武帝舍道事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