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蒋岭,,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大师会集,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说实在话,一期又一期,讲座报告大同小异,专家名师老面孔居多,我已产生了‘免疫’。但我依然感动着、激荡着,依然从中辨析着、收获着……因为相...
[期刊论文] 作者:陆海云,,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红色革命经典,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段历史的印记,它的人文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容忽视的。翻开曾经的语文教材,《金色的鱼钩》《草地夜行》《狼牙山五壮士》……一...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基础教育 年份:2007
2007年11月初的绍兴一“巍巍会稽山,悠悠鉴湖水”的文化古城,相聚了一出全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节”的盛典,相约了一场“名师荟萃”的盛会,也相撞了一次思想与文化的盛交。在这里......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年份:2014
"小西游"微课程,是我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过程中逐步开发形成的。因为切入角度体现了"微"的特点,阅读指导强调针对"小"学生的需求,所以名之曰"微习作"。"小西游"...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不知何时,颠覆文本成为"潮流",否定经典成为"时尚"。好像一时之间,我们教学的许多课文,成了"蒙蔽"学生的渊薮。就以这篇曾经激励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0
评诗论词,就是让学生在大家评品交流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该诗词的鉴赏小评论。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当时的所得、所感、所思,还更能促使他们将零碎的得、感、思有序化、成形化...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年份:2009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伯牙绝弦》,有两个浙江特级教师的经典课例让人称道,一为闫学所上,一为钱峰所上。从下面的教学实录不难看出,他们各自对文本都有独到的解读。...
[报纸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 年份:
近年来,随着最后一位幸存壮士葛振林的离世,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经典课文,渐渐被许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删除。不知从何时起,这篇曾经激励几代人成长的课文,已被抨击得千疮百孔......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一、诵春天之柳1.读诗文,感知诗味。师:(出示多媒体画面)春天里,在阳光下,在细雨中,燕子翻飞,追逐柳枝;流水欢歌,环绕柳条。初春季节的柳树,更显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我...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提起数字,常常给人带来严肃抽象、枯燥乏味的感觉。可对于古诗词中的一些数字,细细读来却觉得数字的活用和妙用不仅扩大了诗歌意象的含义,而且也使诗境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湖南教育(中) 年份:2012
抑扬顿挫,指声音起伏动听、悦耳和谐,多形容读书声、说话声,也常被用来描述文章的特点。宋代陈亮在《复杜伯高书》中说:"两赋反覆不能去手,意广而调高,节明而语妥,铺叙端雅,抑......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 年份:2009
每年清明前祭扫革命烈士墓之后,常让学生写写诸如“在烈士墓前”“清明怀想”“为了谁”等文章。笔者发现,小学生常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往往不分“红军”“八路军”与“解放军”。......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课前谈话:在交流中初步了解抗日战争。)一、读题揭示感受"壮"1.引入课文,读题感受。河北蓟县峰峦叠嶂,奇峰林立。两千多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了刺秦的壮士荆轲,...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年份:2004
小学阶段的古诗一般不会采用比较式教学。因为每首诗的情感、意境、形象等都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整体感知、理解、体悟。多首古诗一起比较,不断在其间跳跃、穿梭,诗的整体...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师道 年份:2010
散文,是至情至真的一种文学,直言我志,直抒我情。所以,当我们阅读一篇散文作品的时候,首先人心的不是像小说里所展现的纷纭复杂的人生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而是一颗至诚至挚、......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1998
“九义”教材第七册23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新课文.与教材配套的语文第七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课的寓意是这样理解的:“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1999
教材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欢乐。...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年份:2010
评诗论词,就是让学生在大家评品交流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该诗词的鉴赏小评论。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当时的所得、所感、所思,还更能促使他们将零碎的得、感、思有序化、成形化、深......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4
前一阵,听一教师的课,教古诗《枫桥夜泊》。在此,且不说教学的设计如何、诗境的感悟如何,倒是诗意的理解这一环,引起了我一点思考。“月落的夜晚,乌鸦声声啼叫,霜气重重弥漫,岸边瑟瑟的江枫、江上点点的渔火,勾起了作者无限的愁思,让他难以入眠。这时,姑苏城外寒山寺敲起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威, 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年份:2005
何渭“草根化”,顾名思义,草根小草之根须,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但“春风吹又生”,“雨露润就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力。“草根化”研究,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是一种本着“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研究。“草根化”的教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