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德春,,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04
《语言表意新论》简评王德春最近读到刘愫贞教授的《语言表意新论》(香港天则出版社1994年版),觉得颇有新意。该书从自然语言出发,把语言概念外延推进到更大的范畴,通过声符语言、字符...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炯, 来源: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指出法律语言史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就中国法律语言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期刊论文] 作者:陈静学,, 来源:法律语言学说 年份:2008
2008年新学期伊始,在中国法律语言学发展进入发展季节和微露繁荣征兆之际,西北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安排刘淑颖教授与我对我国老一辈法律语言学者——我校新闻传播学院...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8
语言的规范化,是以语言的选择为前提的。中国古代法司法语言的规范化,是以语体的规范化为前提条件的。对于古代司法语体规范化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它们所依附的社会历史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3
法律语言俗称“法言法语”,指在立法与司法、法学研究、法律教育的实践中,为完成法律特定的交际任务而对民族共同语选择性运用的言语。它以具有法律特质的语汇为标志,以立法...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中国律师和法学家 年份:2005
宋代判词语言是中国历代判词语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变唐代的骈判为散判,为判词语言的完全成熟创造了物质条件,使判词的司法功能更加凸显。宋朝最具代表性的司法实判......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美中法律评论 年份:2006
历代判词是中华法律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法律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从探讨樊增祥判词语言雅与俗的特征出发,说明他的用词用语无一不是受看法律文化价值观念的的影响与制......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先秦是中国古代判词的初创时期;汉代是判词语体的过渡时期;唐宋是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时期;明清则是中国古代判词的成熟时期。对这样一个资料丰富、沿革清晰、体例完整的判词的语......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语言是人类一切存在的栖身之所,是人类精神的房屋。法律一旦形成,语言便成为它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语言不仅是法律的现象世界,更是它的本体世界。没有语言,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唐代判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表意模式,这种模式所透视的判词内蕴,很有借鉴作用。对于唐代判词语言表意模式进行分析探究,揭示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希冀对当代法律人特别是法官有所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3
丰厚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就蕴藏在如烟似海的汉语词语意义之中。词义与文化意义之间具有全方位相互通达的关系,"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因此,从词义出发对抽象的法律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2001
法律语言孕育于夏朝,渊起于周朝,勃兴于唐朝,成熟于清朝.法律语言的演变,其本质是风格的演变,而法律语言风格的演变不是线性的次第性的,而是呈跨越性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09
古代法律语体规范化是以立法语体的规范化和司法语言语体的规范化两个层面为对象,本文仅对以判词为主要对象的司法语体规范化问题进行讨论。先秦司法语体规范化程度比较弱;汉代......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正】 法律语言,俗称“法言法语”,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界定其内涵和外延。有人解释为“法律文件的遣词造句、文字用语、概念表述”;①有人叙述为“表述法律的工具”。②而我...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4
中国古代立法语体的规范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一般而言,周代及秦的立法语体规范化程度比较弱,汉代立法语体的规范化程度与秦朝相类;隋唐的立法语体近于规范;宋代立法语体......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92
美籍华人作家於梨华女士,在《记得当年来水城》(载《文汇月刊》1987年第6期)这篇散文里,以女性特有的那种丰富的情感,悲切的心情,为我们咏唱了一首天荒地老的永恒浩歌;细腻地抒发了......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10
立法语体的规范化是指语体风格的平正、明决、老道、典雅。作为立法语体,成熟期是隋唐,而真正规范化的当属明清。《大明律》的言语表意非常明晰确定,也很显露,无隐喻无象征,...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5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外壳,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以清代判词语言为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出清代判词深厚的礼法文化背景.这种法文化对它的载体施以法的影响和制约,这种特定的法律文化造...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美中法律评论 年份:2007
中国历代判词语言折射出的传统法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中国历代判词语言传达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的伦理精神。这种法文化精神现在依然封我们的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刘愫贞, 来源: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法律语言既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严密性, 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抽象性。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某些法律语词缺乏相应的“语词对象”,因而形成了法律语言的模糊与抽象。这是在司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