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7
论曹禺戏剧的讽刺艺术刘家思曹禺已经走了,但他高超的戏剧艺术却与日月同在,永留人间。先生不仅圆熟地运用悲剧手法震聋发聩地控诉和鞭挞了黑暗,而且还成功地运用讽刺手法批判和...
[期刊论文] 作者:黄志刚,,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刘家思可说是曹禺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2003年他出版的专著《苦闷着的理想与期待——曹禺戏剧形态学研究》从审美形态学的视野对曹禺剧作了十分新颖的探析与解读,引起该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孙庆升,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刘家思的专著《苦闷者的理想与期待——曹禺戏剧形态学研究》是曹禺研究的新成果、新收获。作者没有泛泛地从惯常的思维定势出发,人云亦云地重复已有的观点,而是选取若干较少有...
[期刊论文] 作者:黄健,,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4
说起刘大白,即便学习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最多也只是知道他是一位早期的白话诗人,除此之外,文学史对他并无其他的介绍,因而学术界对他的研究甚少,所关注的大都只是他早期呼...
[期刊论文] 作者:卓光平,,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15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刘大白是早期白话诗的代表诗人,也是继鲁迅、周作人之后越地最有影响的现代作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共创作了800多首白话诗和近400首旧体......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由台湾著名作家、影视制作人琼瑶创作、湖南经济电视台与台湾怡人传播股份公司联合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曾一度风靡两岸三地。在中国大陆,其收视率大大超过《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1
刘大白生平中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存在着不少错误的说法或认识的偏差。本文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就刘大白生平中的三个问题予以辨正。一是刘大白考取拔贡,不是在1895年,而...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8
一问题的提出小说是一种符号艺术,是关于人物的符号化的艺术书写,它通过对人物的生命状态和命运历程的描写隐喻式地反映生活,表现思想。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意向性符号。《...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1
对于刘大白的生平经历,一直流传着一种曾经逃婚和出家的说法,其始作俑者是天行和陈于德,但他们的说法都不真实。刘大白从1899年第一次结婚后,经历了三次丧妻的苦难遭遇,并没...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本文以曹禺前期作品中的奴仆形象为参照系,对曹禺戏剧中的奴仆形象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美学探讨,论述了奴仆形象的类型和特点、主体褒女贬男的审美倾向、向人物内心开掘的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白傻子对《原野》的剧场性营造起了重要作用。一、在“积极赋形”中打破剧场的沉寂,创设规定性的戏剧气氛, 刺激受众的审美经验,形成了戏剧的剧场直觉强度;二、以痴傻人非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本文论述了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区域性普通本科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设想,认为必须改革教学内容,推出系列课程,并从教学课型、教学方法和教学...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曹禺的讽刺是悲剧式、内蕴式的。他总是以舒徐温厚的笔调、不露声色地揭露令人深思、让人叹息和使人愤恨的丑恶,呈现出冷静深刻、绵里藏针的独特风格。这主要接受了儒家中庸思......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本文论述了曹禺戏剧话语控制的四种方式:一是立体化言语。这种语言不是一种平面的.线型的,不是停留在单向的指征上,而是一种发散性的,具有多向的意味和暗示,富于艺术张力:二是延宕式......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4
大禹原型影响鲁迅创作是多种形态的。除了《理水》是直接取材于大禹治水故事之外①,还有一些作品也或强或弱、若隐若现地受到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如《药》写于1919年4...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宜春师专学报 年份:1998
宜春开发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基础,但至今仍处于认识阶段,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其内,外原因,最后从宏观上提出了开发宜春旅游业的六项具体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11
中国广播剧理论在抗战初期获得了发展,形成了基本的框架体系。这是以1938年创刊的《抗战日报.戏剧与电影》为前锋的。理论工作者从抗战宣传的需要和时代要求出发提倡广播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十年来,江西广播剧不断向戏剧回归向艺术攀升时,还存在着制作大于创作,表现生活的力度、强度和深度不够,剧场性经营不强,人物描写的整体水平不高,自觉自主的创作欠缺等不足。...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7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绍兴目连戏对鲁迅艺术审美的影响。绍兴目连戏是鲁迅最早接触并留下深刻记忆的艺术,形成了鲁迅最强劲的审美心理定势,使他的创作总是刻印着它的原型。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思,,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6
绍兴目连戏作为一种“母胎文化”,对鲁迅的主体心灵有很大的影响,它的诸多原型组成了鲁迅主体意识中的关键词。它的双重救赎主题使鲁迅的心灵中始终激荡的就是这种救国救民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