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3
斯宾格勒在其著作《西方的没落》中论述阿拉伯与俄罗斯文化时指出,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入侵及影响,阿拉伯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斯宾格勒将这种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岭南作为一个地域名,其主体是广东。由于五岭阻隔,岭南在中华文明的范围内处于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一、岭南历史悠久的重商传统岭南面向南海,很早与东南亚各地保持着商...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9
王弼构建融合儒道的哲学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注释《老子》来完成的。从形式上讲,王弼的哲学思想缺乏完整的体系。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即中国古代哲学在表现形式上...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人类生存本身就存在着无可避免、无可摆脱的"原罪"。除了无可摆脱的"原罪",还有人类知识与智慧所带来的恶。人类知识与智慧所带来的恶即是我们常说的文明异化的结果。偷食"禁...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04
通过对有关史料进行"原意重构",可知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在于人与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特点,可知《论语.阳货》篇中孔子...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05
王弼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以无为本”的“无”是什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该文从“无”的特性,取名“无”的原因,怎样认识“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认...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求知导刊 年份:2015
模具专业是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优势精品专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院的办学水平和效益。本文针对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发展的现状,论述了模具专业建设的探究与实...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历代注家对《论语》首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释义颇异,然其共同特点是将“人不知”之“知”都释作“知道”。根据解释学循环理论的综合考察,将“人不知”之“知”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中的两个重要命题。"息末"与"崇末"看似矛盾,但"崇本息末"的"末"与"崇本举末"的"末"所代表的对象不同,这两个命题不但不矛盾,而且"崇本息末...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王弼会通儒道构建新的玄学思想体系是通过注《老子》实现的。王弼注《老子》使用了直觉思维、辩名析理等多种方法,其中"执一统众、以简御繁"为主导方法。这一方法在王弼注《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3
王弼"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是通过注来完成的.王弼注,是历史上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阐发自己哲学思想的典范之一.他在继承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9
在学术研究中,人们常常使用“由今知古”的研究方法。然而,今与古的联系是多维的。“由今知古”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有如下几方面:其一,研究的对象是“古”,“今”是参照,由“今”领......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6
传统思想认为,儒道两家思想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其主要表现是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具有明显的反仁义道德的思想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人们对《老子》文本的一种误读。在中国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中的两个重要命题."息末"与"崇末"看似矛盾,但"崇本息末"的"末"与"崇本举末"的"末"所代表的对象不同,这两个命题不但不矛盾,而且"崇本息末"...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一提到孔子的财富利益思想,人们就会想到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孔门后学所说的“子罕言利”。若屏除成见,就会发现孔子有着内容较为丰富的财富利益观:赞成追......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02
载孔子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对此句中"天"的解释有两种:一为自然之天,一为有主宰意志之天.冯友兰先生在及...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0
通过对有关史料进行“原意重构”,可知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在于人与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根据孔子表达思想的特点,町知《论语·阳货》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4
学术界探讨王弼哲学的思想资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老子》文本、家学渊源、荆州学风与汉魏时期的社会思潮。而从先秦到汉魏思想发展进程这一视角来探讨王弼的哲学思想资源,则......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07
王弼《老子注》是代表《老子》的思想,还是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在对比王弼《老子注》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老子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7
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浑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从多维的文化视域探讨了浑沌与中华民族、与信仰、与社会政治、与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