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0
1972年在法国首次看到引起蕃茄造成毁灭性损失的一种病害,当时没有人了解其详细情况,曾一直认为这是大家熟知的蕃茄病毒病。科学家们担心,同样的事情会在美国发生,而开始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刘在徐, 来源: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85
根据文献记载,硬粒小麦已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它原产地中海沿岸,后来传到欧、非、北、南美洲。目前,全世界种植面积为2千万公顷。由于这种四倍体小麦比普通小麦更抗旱、品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85
由美国卜内门公司(ICI)生产的一种生长抑制剂 pp333,它能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而赤霉素是果树枝条生长伸长时起关键作用的控制激素。据美国农业部果树研究站科技工作者威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88
长期以来,人们把氮、磷、钾称之为作物的三神“主要营养元素”。虽然土壤含硫总量低于含磷量的一半,而许多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硫的量却同吸收磷的量一样多。故而世界上有人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90
早在1948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有一种园弧青霉菌能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猖獗为害。这种真菌能产生一种拮抗疫霉菌的物质——园弧菌醇。汉克、卡As early as 1948, people alrea...
[期刊论文] 作者: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科技 年份:1985
美国田纳西州大学植物病理学家艾伯特、钱伯斯(Albert·Chambers)在1976—1982年和1979—1982年于两地分别做了两组试验。两组均设施钾肥区、施杀菌剂区、两者兼施区,以不施...
[期刊论文] 作者:W.E.Dolezal,刘在徐,,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83
近十年来,美国阿肯色州因全蚀病的危害使小麦造成十分严重的减产。过去对这种土壤习居菌——禾顶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采用迟播来作为一种有效地防治...
[期刊论文] 作者:P.L.THOMAS,刘在徐,,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83
1972—1977年加拿大西北部大麦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Jens)Rostr)和大麦拟散黑穗病(Ustilago nigra Tapke)在同一田块中都可见到。这两种病害对种子处理的反应不同,且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大成,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9
1983—1987年对土壤耕作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土壤内棉枯、黄萎病菌的清长动态以及夏季盖膜晒地防治棉枯、黄萎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盖膜四十余天,可使病株率从95.5%下降为2.5%...
[期刊论文] 作者:刘品贤,刘在徐, 来源:长江蔬菜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孙钦龙,刘在徐, 来源: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刘在徐,刘淑芬, 来源: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孙钦龙,刘在徐, 来源: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淑芬,刘在徐, 来源: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孙钦龙,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0
硬粒小麦属于四倍体的一个亚种,在美国和意大利研究的最早,后来传到埃塞俄比亚、中东、北非和欧洲南部,逐步扩展到其它地方。目前播种面积占世界小麦面积的10%以上。硬粒小...
[会议论文] 作者:单文荣,刘在徐, 来源:1999年菌物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年份:1999
药剂防治棉花黄枯萎病,应将对病菌具有杀、抑、防作用和对寄主具有抗、调、促等多功能作用的药剂经复配有机结合,并依据两病发生的不同阶段,要用良药良法配套施用防治两病,使棉花......
[期刊论文] 作者:孙钦龙,刘在徐,,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1988
蛋白质和赖氨酸是构成人体组织与生理活动不可代替的基础物质。蛋白质不足是个世界性问题。我们每人每天食入的蛋白质约90%来自植物蛋白。在全世界谷物蛋白质总产中,小麦占3...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坤,刘在徐,等, 来源: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孙钦龙,刘在徐,等, 来源: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年份:199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