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景琦,刘党校,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6
宝鸡周原基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培肥技术李景琦,刘党校,蒋代章(陕西省小麦研究中心杨陵712100)宝鸡县周原乡油坊基地,归属西部旱地,与岐山、凤翔属同一源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八五”期间,结...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景琦,刘党校,蒋代章,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6
宝鸡周原基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培肥技术李景琦,刘党校,蒋代章(陕西省小麦研究中心杨陵712100)宝鸡县周原乡油坊基地,归属西部旱地,与岐山、凤翔属同一源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八五”期间,结...
[学位论文] 作者:刘党校,, 来源:西安工业大学 年份:2013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数控机床(单机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正逐步向网络化发展。基于这种思想,本文以...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党校, 来源: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 年份:2014
一、正确面对中职生的特点 中职阶段正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中职学生生源复杂,个性差异大。大多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薄弱,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党校, 来源:教育界·上旬 年份:2014
一、正确面对中职生的特点  中职阶段正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中职学生生源复杂,个性差异大。大多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薄弱,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居多,缺少父母的约束与爱,缺少自我肯定的信心,在行为习惯、学习习......
[期刊论文] 作者:张睿,刘党校,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不同小麦品种覆膜后,籽粒容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蛋白质含量比同期晚播提高1.8%,与正常播种差异不显著,与正常露地播种比,覆膜对不同品种的干、湿面筋和沉淀值没有影响,但品种间的容重......
[期刊论文] 作者:张睿,刘党校, 来源:麦类作物 年份:1998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于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
[期刊论文] 作者:张睿,刘党校,, 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年份:2007
研究了氮磷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小麦(陕512品种)不同叶位与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叶位和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有显......
[期刊论文] 作者:张睿,刘党校,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99
不同小麦品种覆膜后,穗粒重灌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8,穗粒重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灌浆速度明显变慢,灌浆持续时间比露地播种延长2.7-3.0d,穗粒重增加5.5%-8.9%穗粒重潜力可达43%。......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党校,张睿,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7
MS增抗剂拌种小麦,具有促蘖增穗,促粒增重等多重功效。不同用量拌种研究表明,化和量11.25kg即可达到最佳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6.4%。...
[期刊论文] 作者:张嵩午,刘党校,,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2007
在自然界,小麦依其冠层温度的状态可分为冷型、暖型和中间型.冷型小麦和其他两类小麦相比,具有优良的代谢功能、组织结构和较强的抗逆性,非常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在环境生态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景琦,刘党校, 来源: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年份:1996
用MS增抗剂拌种,对旱地冬小麦具有抗旱保苗、促根增蘖、增穗增粒、增加粒重等多种效应。使用MS增抗剂拌种后,单株次生根条数较对照增加20%;0-20cm土层根量较对照增加57.2%;20-40cm土层根量增加263.6%;株高、单株叶......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党校,董彦卿,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6
四种化控调节剂浸种,以生长活化剂MS增抗效应最好。其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根系生长,调控株型,增加光合面积和产物,有利旱地春玉米抗逆增产。...
[期刊论文] 作者:张嵩午,刘党校,,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07
[目的]在对小麦冠层温度长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小麦冠温多态性研究,以揭示其和小麦籽粒品质变化的关联.[方法]将具有不同冠温状态的小麦材料置于不同环境条件尤其气象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党校,张冀涛,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94
用bi与S^2di两参数,对不同年代、类型和地区的10个小麦品种,采用两年4点(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陕农7859与五籽麦分别属高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之下丰产3号稳产性好,产量较高,适应性广,在产量波动大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党校,戴开军,等,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2
小麦播前用399调节剂拌种后具有明显的促根(0.4-3.5条/株),促蘖(0.9-1.1个/株),增穗(28.0万/hm^2),增粒(0.3粒/穗)作用,增产702.9kg/hm×2,增产效果显著。小麦拌种剂和麦业丰拌种能有效降低株高,增......
[期刊论文] 作者:张睿,刘党校,刘新伦, 来源: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2001
通过两年多点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播前应用“昌泉牌”小麦拌种剂拌种,具有延缓出苗,增强抗倒伏性能和抗旱性,增加绿叶面积,提高小麦个体质量,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增穗(15.0~16.5万......
[期刊论文] 作者:张睿,刘党校,刘新伦,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1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应用生物菌肥拌种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菌肥拌种有促进小麦出苗和分蘖生长作用,提高了各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成穗数,但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
[期刊论文] 作者:张睿,刘党校,刘新伦,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2002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可增加Ⅰ级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6.0%,在...
[期刊论文] 作者:严菊芳,张嵩午,刘党校,,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2006
根据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所形成的农田小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与暖型小麦“NR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