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62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5,124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8
中日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也许可以从刘克敌和魏丽敏的文章中获得一点启示。  ——编者  题目中这句诗,是川端康成这位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在获奖致辞《我与美丽的日本》中的一句。...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摩罗,郑家建,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96
重建文学史形态:必要与可能刘克敌,摩罗,郑家建郑家建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日益逼进世纪末,"世纪末"的说法在当代学术界日渐频繁。我们从上世纪末欧洲文化中借来这一概念,与其说是一种精...
[期刊论文] 作者:苏翔, 来源:书屋 年份:2020
刘克敌近年来一直关注民国的文人,特别是他所熟悉的浙籍文人群体。他对文人日常生活的解读不仅细致入微,而且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生活细节和生活场景中,让我们看到那些大师深邃的内心世界。...我拿到刘克敌的新著《民国学风》(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时,自然感到惊喜。  最引起我关注的,是书中有关文人日常生活对于其人格完整性影响的内容。...早些年,刘克敌就有《困窘的潇洒》、《民国杭州文人日常生活》等研究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6
多少年以后,面对着二十世纪的文学史,我将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夜晚,在灯下我第一次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这作为开头的一句,自然是来自《百年孤独》的开头:...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其学术思想直接相关,二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陈寅恪的学术研究虽然借鉴吸收了西方学术思想,但其研究方式却完全是中国化的,是与中国文化特点相适应的,表现出他......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1
陈寅恪的近代史研究 ,虽然没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却有其一贯的立场和独到的见解 ,并在晚年的《寒柳堂记梦》中得到较集中的体现。他对甲午战后中国政局变动及其原因的分析 ,对...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读书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2014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鲁迅的学术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他在《红楼梦》研究中提出的一系列学术观点、使用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红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影响很大。对此,"...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8
陈寅恪终其一生,始终关注中国知识分子问题。在这方面他最主要的观点是坚持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为此他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其一贯擅长的比较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2
作家之中自杀者远较常人为多。因此 ,研究作家自杀的原因以及自杀对作家创作及其生活的影响 ,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文学的理解 ,帮助人们正确地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8
陈寅恪倾晚年之力所撰写之《柳如是别传》,自以笺释“钱柳因缘”为中心。然该书除却极力彰显其“颂红妆”主题外,也对明清易代之际的江南文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并重点分析了......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8
陈寅恪从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的角度入手,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兴起和演变进行了严密的考证,指出古典小说不仅在形式上深受佛教影响,而且在内容方面亦然。从而深化了鲁迅及胡适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20年来的陈寅恪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期、繁荣期和深化期。研究人员可分为四个群体,即陈氏门人、老一辈学者、中青年学者以及港台及海外学者。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8个方...
[报纸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20
1913年3月1日,钱玄同本应开始在浙江行政公署上班,因事拖至3日才真正“到署办公”。他显然心情极差,故在日记中写道:“为不肯槁饿,作高等乞丐,看上司之訑訑然面孔,自甘贬损人格,晦气!晦气!亦复何说!”3月4日日记中,又赫然出现这样几个字:“到署枯坐。”而远在北京的鲁迅,日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对于王国维之自杀以及学术成就,学术界不同见解甚多,本文试图以一新的视角,即从同时代人对王国维的评价入手,多侧面展示当时新旧各派人物对王国维自杀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其学术成就......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对于鲁迅的有关研究成果如《中国小说史略》等,虽然迫于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对鲁迅的研究大加赞美,但在具体研究中...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吴宓从文化保守主义的角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批评 ,其主要观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 ,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有过于追求实用和功利主义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五四时期的鲁迅,曾因开始白话小说创作以及与《新青年》同人的交往,暂时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绝望状态。但五四后期,随着《新青年》诸人政治倾向不同而导致的分裂,鲁迅再次陷...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1
从现存鲁迅日记中可以发现,民国初年至五四前夕的鲁迅,在北京的日常生活与日常交往,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比较丰富多样的。这一方面反映了鲁迅对于这种生活的厌倦甚至反感...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8
陈寅俗虽无研究《红楼梦》的专文,但在其他论著中,特别是在《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等红妆研究论著中却反复提及《红楼梦》。他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