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钟建强,詹文欢,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2
广东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地洼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以宣研究员,最近被评入选美国出版...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6
南澳断裂带,亦称靖海——长乐断裂带,它是东南沿海滨岸的一条NE—NNE向的中生代强烈活动的变质带和深断裂带,亦是一条地震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滨海断裂带是近年新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59
一、前言1958年12月,笔者随中国科学院华南综合考察队到广西十万大山区及桂西睦边、靖西等县进行地质调查工作。在靖西县大甲乡一带我们在下二曡系茅口灰岩侵蚀面之上,得见...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84
南海地壳-上地幔类型属大陆-大洋过渡壳构造区,大地构造性质是一个新型陆缘海型地洼区 它经压性隆升(T3-K1),张性断陷(K2-E31)、张性断扩(E32-N1)、断阶陷落与逆冲断褶(N2-Q)等四个演......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85
依据作者多年来在华南沿海地区调查研究断裂构造的一些资料,拟对晚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断裂若干特征进行讨论.一、活动断裂的分布和格局华南沿海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大致以东...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热带海洋 年份:1990
应用地球动力学分析结合岩石圈演化历史分析法的原则,提出动力构造分析的观点,对全球构造活化的成因类型、基本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并据此观点对地壳构造单...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82
华南沿海地跨东南地洼区、南海地洼区和台湾地槽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等四组构造系,而以北东向最为醒目,构成本区构造骨架。它控制着多阶...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62
一、前言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人对广东省区域地质及其构造性质做了不少研究,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就构造性质和分区命名的意见来看,综合起来有下列几种:第一种意见(谢...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0
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委会、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和珠海市科委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环境地质与区域稳定性分析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0—23日在珠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内和......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来源:热带地貌 年份:1987
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海蚀平台)是已故的中山大学地貌学家吴尚时教授在1937年5月14日发现的,并在当年5月20日撰文《十公尺海蚀台地之发现》发表于《中山大学日报》上。该古海岸遗址的发现具有学术上、实践上、历史地理上和旅游等方面价值。同时还有学生实习及......
[期刊论文] 作者:邱之俊,南颐,,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62
地质学报第42卷1期刊载了刘以宣的“广东地质构造发展特征”一文。该文作者试图根据陈国达的“地洼说”和“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对广东大地构造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这无...
[期刊论文] 作者:丘学林,刘以宣, 来源:热带海洋 年份:1989
用数学模拟方法对南海及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现处于一个全面挤压的新阶段,应力差值大小分布...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陆成斌, 来源:热带地貌 年份:1991
五十年代后期曾昭璇教授兼任广州地理研究所地貌室主任,曾不遗余力悉心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此期间笔者得到曾师指导,学习地貌知识,得益非浅;后又随陈师国达深造大地构造;两师的教益和结合,促使笔者走上构造加地貌——即从事华南沿海新构造与构造地貌的研究方......
[期刊论文] 作者:仇庆芬, 来源: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份:1999
80~90年代,以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童玉明为首,有陈胜早、王伏泉、周瑶琪、丁培民、刘以宣等科学家参加的集体,进行了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先后用中、英、俄文发表了有关论文...
[期刊论文] 作者:詹文欢,刘以宣,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5
西文根据南海南部地洼区的岩石圈动力学环境,把本区新构造运动类型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平稳剪切型和旋动型,并对其构造演化与动力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 詹文欢,, 来源:安徽地质 年份:1994
南海变质基底基本轮廓是由中央向周缘自老变新的拼盘式褶皱基底,南海中央西沙群岛海域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围绕该古陆周缘发育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褶皱变质基底。南海构......
[期刊论文] 作者:詹文欢,刘以宣,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5
根据浅层地震剖面资料,本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南海南部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的灾害性地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钟建强,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4
本文根据南海及邻域的岩石圈动力学环境,把新构造类型划分为离散型、聚敛型、平移型和滑动型。依据构造不整合、地层缺失、断裂、变形、变质及火山活动等构造事件,提出本区新构......
[期刊论文] 作者:詹文欢,刘以宣,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9
本文在讨论琼州海峡及邻域断裂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时,首次引入稳定度(β)的概念。它是指在库伦破裂准则下材料稳定程度的数字表征,其表达式为它对评价材料(或某一区域地质体)...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宣,詹文欢,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3
本文根据有限元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了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火山活动、活动断裂和地壳升降运动等的相关性,并根据最大剪应力的数值将本区划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