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8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文博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本文精选了贞观朝谏事29条,对每一谏事所涉及的时间、人名、官职、数量等问题作了详细考订,纠正了旧史记载中的许多讹误,为以后的谏事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名垂青史的马陵大战,其真相究竟如何?历来众说纷纭、岐议舛出。本文对该役的起因、起止时间、马陵地望、参战兵力、行军路线、统兵将领及若干战斗细节作了考订,或从旧论,或作...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8
张学良与周恩来首次肤施密谈之内容十分广泛,周恩来事后的报告电并未能囊括无遗。对蒋策略应是会谈中极其重要且有争议的一项内容。张、周都曾力图说服对方,但均未能成功。会...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1919年3月24日于右任致某人函提及历史人物17个,涉及郭、樊两部易帜受编、许兰洲谋陕、于氏拒绝与北廷"合作"、王珏与郭英甫坚守乾县、张瑞玑入陕划界等重要史实,故具有很高...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旧史关于唐高祖屡次私许秦王为太子以及太子、齐王谋害秦王等记载,俱属虚妄不实之词,然齐王有不事二兄、觊觎帝位野心之记载,却不宜轻率否定。秦府政变谋划包括诛杀太子、齐...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如急风暴雨般扑天盖地而来;残隋政权苟延残喘,拼死挣扎;各地豪雄竞起、虎视环伺。作为隋京都所在地、全国政治经济重心、李唐王朝肇兴基地的关中地...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本文对流传甚广的张毛会面之事作了初步分析,作者基本上倾向于可能实有其事,但尚难定谳.最后的结论,还有待于新史料的发掘来印证....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本文从分析冯与杨、蒋关系的变化入手,考察了潼关失守、冯氏通电及张依中事件的背景与始末,揭示出冯在宁方"拉杨打张"策略下,从动摇至两面取巧终至与杨决裂的演进历程....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西安事变前后,中共和张、杨曾谋划在西北构建某种“半独立化”局面,以作为未来对日抗战的战略基地,然终因时、事、势的变异而未获成功。其间,杨虎城以其在西北的特殊地位发挥了举......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直罗镇战役与109师之被歼,对于张学良走上联共抗日之路以及西安事变的爆发,均产生过重大影响。然而,史学界对该役及相关史事的记述,迄今仍有不少似是而非之处。本文就此逐一作了......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本文考证了汪杨西安谈判的若干重要史实,就汪锋进出西安的时间、双方会谈的次数、内容及结果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新看法,初步澄清了以往回忆材料与某些史著中的错讹之处。...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在西安事变的全过程中,张、杨扣蒋两周后的突然释蒋,无疑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幕。然迄今为止,所有的回忆材料和研究论著都未能完全揭破此事的真相。本文从对1936年圣诞节前后几天......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南京政府命孙部屯垦青海之动机,主要是为了削弱冯玉祥势力以迅速收束察事,却并非蓄谋要挑起孙马大战.而孙殿英此际确实负有与两广合作及联共联杨虎城的双重反蒋图谋."四马拒...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董道泉之所以被杀,防泄密而灭口的成分固然有,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其丧失了张学良所反复强调的东北军之"立场";故张之杀董,既是环境所使然,更是心态所使然.此案深刻暴露了张学...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南京政府命孙部屯垦青海之动机,主要是为了削弱冯玉祥势力以迅速收束察事,却并非蓄谋要挑起孙马大战.而孙殿英此际确实负有与两广合作及联共联杨虎城的双重反蒋图谋."四马拒...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瓦窑堡的意外失陷,既非红军"不战而弃",更非中共为照顾与东北军的统战关系而故意让出.实则是在敌我兵力众寡悬殊的背景下,东北军的突然进兵及中共决策上的轻敌麻痹、疏忽、犹...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0
张学良自成局面的设想和中共先行建立地区性国防政府的策略 ,是促成“西北国防政府”计划产生之两大要素。但在该计划的实施步骤及是否反蒋、如何打通苏联等问题上 ,张与中共间存在着某些潜在分歧 ,加之中共的政策由反蒋抗日急剧转向逼蒋抗日 ,打通苏联亦未能成......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西安事变前,中共对17路军的统战工作开展颇早,对联合杨虎城亦寄望甚殷。杨虎城虽在“艳晚事件”后一度有激烈的反蒋军事行动提议,但基本上却采取迟疑和委蛇立场,故其与中共关系一......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东社, 来源:新西部 年份:2016
蒋介石曾批评过张学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无论此评语是对是错,但世人都公认张学良确实聪颖过人。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以伪装“悔祸”和答应尽快送蒋回京的办法,“骗”得蒋的应允移居,正是张氏在政治大事变中的小谋略之一。  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杨虎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