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凌连生,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0
该工作的研究成果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成了4种核酸分子"光开关",并采用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表征.2、得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研究了核...
[学位论文] 作者:凌连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年份:2002
DNA结构的多态性使其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DNA不同结构的存在条件、稳定性、检测方法以及DNA不同构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报告采用原子...
[期刊论文] 作者:凌连生,, 来源:语文课内外 年份:2018
自我国新课程标准施行以来,为扭转育人颓势,提升教学水平,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教师积极主动展开教学创新与实践,总结育人经验,完善教学体系,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
[期刊论文] 作者:徐斌,凌连生,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年份:1997
本文报道了安替比林基重氮氨基-2,4-二硝基苯(APDNBT)与银(I)的显色反应,在吐温-80存在下,PH=9.0-10.0的范围内,试剂与银(I)形成2:1的配合物;配合物对试剂的最大吸收在485nm处,ε为7.2×10^4L^-1.mol.cm^-1提出了消除阳离子干燥的银镜分离法;方......
[期刊论文] 作者:宋功武,凌连生, 来源: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年份:2000
合成联吡啶〖3,2:a-2`,3`:c〗吩嗪配体(简称dppz),并合成了混配物Ru(bipy)2dppz^2+,研究Ru(bipy)2dppz^2+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与吸收光谱,钌的配合物水溶液无发光现象,与DNA作用后产生发光现象,吸收光谱随着DNA的加入产生减色效应并且有明显红移......
[期刊论文] 作者:凌连生,何治柯,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0
综述了核酸分子“光开关”的发展及最新动态 ,阐述了它在核酸分子识别分析中的应用 ,并提出了研究核酸分子“光开关”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期刊论文] 作者:凌连生,何治柯,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7
[会议论文] 作者:何治柯,凌连生, 来源:第六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暨第五届全国无机微量技术及痕量分析学术会议 年份:1997
[会议论文] 作者:何治柯,凌连生, 来源:第六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暨第五届全国无机微量技术及痕量分析学术会议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凌连生,何治柯,等,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2001
综述了不同种类的荧光探针与DNA的结合方式及其在DNA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荧光探针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论文] 作者:徐斌,凌连生,徐贤英,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年份:1997
本文报道了安替比林基重氮氨基-2,4-二硝基苯(APDNBT)与银(Ⅰ)的显色反应.在吐温-80存在下,pH=9.0~10.0的范围内,试剂与银(Ⅰ)形成2∶1的配合物;配合物对试剂的最大吸收在485nm处,ε为7.2×104L-1·mol·cm-1;提出了消除阳离子干燥的银镜分......
[会议论文] 作者:熊岑,李旭峰,凌连生, 来源: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 年份:2010
合成了一种新型核酸分子"光开关"[Ru(dppx)2bipy]2+(dppx为7,8-二甲基吡啶并[3,2-a:2,3-c]吩嗪),并进行了元素分析、质谱和1H核磁共振表征.研究了探针与DNA碱基的嵌入结合模...
[期刊论文] 作者:凌连生,何治柯,曾云鹗,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2001
综述了不同种类的荧光探针与DNA的结合方式及其在DNA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荧光探针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The ways of binding different types of fluorescent probes to D...
[期刊论文] 作者:张曼君,朱志芳,凌连生,,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年份:2014
本文以银镜反应所做的银板作为固相载体材料,通过形成DNA三明治结构,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放大信号,建立特定序列DNA的比色检测方法。经过优化实验条件后,对不同浓度DNA...
[期刊论文] 作者:肖志友,郭晓婷,凌连生,, 来源: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2013
以含错配碱基胞嘧啶的自互补寡聚核苷酸序列(Oligo-1,5-TACATACTATACTATCTA-3)作为Ag+识别序列,以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2(dppx)2+(phen= 1,10-phenanthroline,dppx=7,8-dimethyld...
[期刊论文] 作者:凌连生,何治柯,蔡汝秀,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7
The reaction of Ce (Ⅳ) with Ru (bipy) (bipy=2, 2-bipyridine) and pyruvate produces chemiluminescence (CL)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s...
[会议论文] 作者:李宇彬,朱厚亚,凌连生,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徐斌,徐贤英,凌连生,袁敏,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1997
1引言氰化物是环境监测和食品检验中必测的剧毒物之一。研究表明,在pH=10.5~12.8的条件下,氰离子使银与安替比林基重氮氨基-2,4-二硝基苯(APDNBT)络合物褪色,其褪色程度与氰离子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
[期刊论文] 作者:凌连生,杨洗,何治柯,曾云鹗,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年份:2001
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Ru(bipy)2(dppz)2+与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结果表明,Ru(bipy)2(dppz)2+是通过dppz配体插入到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而且,一定浓度的Fe(CN)...
[会议论文] 作者:熊岑,张琳玲,凌连生,辛爱萍, 来源: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 年份:2010
建立了核酸分子"光开关"Ru(bipy)2(dppx)"测定金纳米粒子表面DNA密度及其杂交率的新方法.在金纳米粒子修饰核酸分子过程中提高溶液离子强度可以增加表面修饰密度.此外,控制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