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6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紫光阁 年份:2013
冷成金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著名历史杂谈作家。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陈冲,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乔建功,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日早上八时,上班打开平顶山学院王维玉副教授的微信来电,忽见“冷老师去世了!”信息,不禁愕然,定睛再看,历历在目,丝毫不差,并是凌晨零点四十五分发的消息....
[期刊论文] 作者:乔建功,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二O二年三月十日早上八时,上班打开平顶山学院王维玉副教授的微信来电,忽见“冷老师去世了!”信息,不禁愕然,定睛再看,历历在目,丝毫不差,并是凌晨零点四十五分发的消息。不...
[期刊论文] 作者:邢晓凤, 来源:教育家 年份:2017
冷成金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李清照、辛弃疾研究会常务理事。电视剧《苏东坡》编剧。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中国文学的内部运作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传统文化中的学统、政统、道统的运作方式决定的,文学的雅、俗之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文学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国学 年份:2011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温柔乡是英雄冢"。而且,少壮做英雄梦,垂老归温柔乡,一直是中国人理想的人生方式,中国人往往在世俗的幸福中消残了壮志。因此,中国人要想做出一番事业,...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2
如果要问在封建官场上有什么制胜法宝的话,那就是这三个字:慈、忍、变。唐太宗熟谙慈之道,所以才能让文武百官心悦诚服;明朝时很多人因受不了高拱的役使而离开了,唯独张居正...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0
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可以分为先秦至中唐前后的生命悲剧意识、中唐以后至明中叶的价值悲剧意识和明中叶以后至清代的冲突悲剧意识三个阶段。以苏轼为代表的价...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1
孔汉思起草的《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貌似公正 ,其实仍然是一种霸权主义的伦理建构方法。只有从各种文化的内部出发 ,寻找出符合普遍伦理的因素并加以发展 ,使各种...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2
在中国文学中,尤其是在诗歌中,对自然的表现一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对待自然的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2
本文以《东坡易传》为背景,以朱熹的文艺观为参照系,确认苏轼文艺思想的性质与特征。苏轼的文艺思想以情为本,以生命为文艺的外化形式,以审美化的人生境界为文艺指归,真正实...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6
屈原的诗学理论是“发愤以抒情”,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诗学”;苏轼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诗是穷人物”的命题。苏轼的这一思想从“发愤”说、“物不平则鸣”、“穷而后工”...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1
黄州时期的苏轼从儒、道、佛三家思想中吸取了精神营养,对各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进行了转换,赋予了积极的内容,将其作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理论根据和探索人生的精神支柱,从...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1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时,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时间率领空间"和"收空于时",而是诗词自身...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0
苏轼不象他的前代山水诗人那样,把抒写山水自然当作消解悲剧意识的手段,而是借此实现对自我和现实的超越,寻求个体的独立。在自然诗化的走向上,苏轼走出了自然,完成了一次历...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9
骈文是六朝时期的一种新兴的文体,其美的形式的首要构成因素是偶句,偶句是由汉语的形、声方面的特点和传统文化观念决定的,因此,骈文的美的形式主要是汉语的文化意蕴以及某些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04
这里的历史文化研究,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词的历史文化研究或批评方法,它与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言—象—意"等批评方法以及近年来的对话理论、文化批评...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在封建社会的转型期,苏轼以其自由不羁而又思无所依的文艺创作和生命实践,建立了自由文艺观;朱熹则从调整意识形态、再造封建秩序的历史要求出发,建立了理学文艺观。二者如双峰并......
[期刊论文] 作者:冷成金,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本文以蜀学的代表性著作《东坡易传》为依据,从宇宙生成论、性命论、人性论等方面分析了苏轼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认为苏轼将道的本质规定为无时无处不与人共存共生着的“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