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逯艳,, 来源:淄博师专学报 年份:2011
在整理和翻阅郭沫若晚年文学的佚作,与冯锡刚的《郭沫若的晚年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版)进行比对时,发现冯本(冯锡刚《郭沫若的晚年岁月》的简称)与郭沫若的原作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4
冯锡刚新著《郭沫若的晚年岁月》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4年6月出版.郭沫若的晚年主要在“文革”中度过,“文革”十年也是郭沫若最引起争议的十年.全书32万字,以事件为中心,按时...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5
“洋场十里更汪洋”──郭沫若咏上海冯锡刚郭沫若作为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战士,在他一生的多个重要阶段,差不多都和现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上海发生过联系,在其宏富的著译中,有...
[期刊论文] 作者:渠柳,, 来源:党史文汇 年份:2008
上海学者冯锡刚新著《郭沫若人物与春秋》2008年1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视角比较独特的郭沫若研究专著,分为“郭沫若与当代人物”、“郭沫若与文化批判”、“郭沫...
[期刊论文] 作者:税海模,,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07
它们是冯锡刚的《郭沫若的晚年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贾振...
[期刊论文] 作者:王菁,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1
郭沫若与胡绳的特殊“唱和”/冯锡刚 / /红岩春秋 .— 2 0 0 0 .0 1.— 6 0~ 6 2郭沫若早期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演进/杨淑英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光渝,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5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冯锡刚著《"文革"前的郭沫若1949~1965》,以新的视角展示了郭沫若"前十七年"的经历,令读者大开眼界。虽然郭沫若有很老的革命资历,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
[期刊论文] 作者:于运深(口述),舒云(整理),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5
《同舟共进》2014年第8期冯锡刚先生《关于林彪两则史料的辩证》一文,认为杜修贤向壁虚构。冯先生以纪录片为证,证明1971年五一晚会林彪没有迟到。作为林彪办公室的秘书,我也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3
《传记文学》(3期)冯锡刚《云水茫茫未得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郭沫若晚年内心悲哀的记载:“周扬在郭沫若去世前九天和他有过一次颇有意味的会晤,周扬以“您是新中国的歌德”颂扬他,他...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范德蒙行列式是一种重要的行列式 ,利用各种方法将一些特殊的或近似于范德蒙行列式的行列式转化为范德蒙行列式 ,是行列式计算过程中不易掌握的方法 ,本文通过一些例题来阐述...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0
矩阵秩是代数中的基础概念,将它的理论推广到解析几何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就是矩阵秩关于解析几何的几个定理及其应用.定理1已知平面π1:a1x+b1y+c1z=d1与平面π2:a...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党史文汇 年份:1995
毛泽东与柳亚子、周世钊、郭沫若三位朋友各有过几次诗词唱和,但柳毛的首次诗词唱和(柳亚子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和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影响最为深广。在毛...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2
1962年4月,郭沫若应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陈白尘的邀约,为拟于该刊5月号发表的毛泽东《词六首》撰写诠释文字。事情的起因是:这年年初,《人民文学》编辑部致信毛泽东:"最近我......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3
1972年前后,可以说是郭沫若在“文革”期间的一段好时光。这期间,郭沫若的好几本著作得以出版和再版,内容涉及文学、历史、考古、书法等诸多领域。在出版业凋零的年代,郭沫...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6
【“只怕我们的作品筒单而公式”】一般而言,以事前不存发表之心而写作的日记,较少伪饰,较能直陈心事,是窥探作者内心世界最直接最真实的凭据。因此,“传记不如年谱,年谱不如日记”......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6
一、嘉兴访张向华口占一绝十年海外赋流离,烟雨楼头访旧知。莽莽神州正鼎沸,万民翘首望铁师。嘉兴访张向华,口占一绝,即题《北伐》卷首赠之。郭沫若(印)据手迹,标题与标点均为......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5
文章通过郭沫若对《蔡文姬》和《替曹操翻案》两种作品.从孕育、构思、写作过程的详细考察,探讨了《蔡文姬》的写作动机,主要是歌颂毛泽东;同时,又仔细分析了作品从创作实践及演出......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5
1980年代编辑出版的《郭沫若全集》文学编诗歌卷,刻意摒弃作者创作于"文革"期间而在前已结集出版的一部分作品,甚至连"文革"前的一些作品亦未能幸免,其中引人注目的是《...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党史文汇 年份:2007
毛泽东的艺术欣赏口味,偏于浪漫与豪放。1958年,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期间,毛一再表示不喜欢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太现实了就不好写诗;欣赏屈原、李白,提倡“革命的浪漫主义和...
[期刊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3
1965年春,郭沫若写了两篇涉及书法的文字,一称毛泽东的墨迹“成为了书法的顶峰”,一称《兰亭序》并非出自王羲之手笔。是偶然的巧合,抑或自有其内在的联系?公开发表之后,前者悄无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