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曦,朱燚波, 来源:乡村科技 年份:2021
针对目前天气多变、极端天气发生频繁、小麦生长发育极易受倒春寒和病虫害影响等问题,2021年3月12日,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专家丁位华、冯素伟、金立桥、王玉泉等...
[期刊论文] 作者:冯素伟,,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17
当前,一些学生已呈现出对传统训练方式的逆反心理,如果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只会使教学出现"负教学"的现象。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
[学位论文] 作者:冯素伟,,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年份:2018
本试验于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玄家庄村大田进行,选用两个高产小麦品种:山农29(SN29)和山农25(SN25);其中SN29设置2个拟湿润土层深度,分别为0-20c...
[学位论文] 作者:冯素伟, 来源: 年份:2006
干旱是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抗旱品种的产量潜力,必须构建一套高产、优质、抗旱为一体的栽培体系,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随着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不断出现节水新品种,研究不同品种抗旱节水各项指标体系,挖掘小麦高产高效途径是......
[期刊论文] 作者:冯素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2017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并付诸实施,很多学校都开始对教与学的这两种不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方式新理念下,由于“教”的模式处理不当又走向了“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所以,能较好体现由教......
[期刊论文] 作者:冯素伟,陈利,,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7
简述了作物栽培专家系统的内涵及演化发展状况,分析了作物栽培专家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与农业的关系,指出了目前该系统在应用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先锋,姜春艳, 来源:乡村科技 年份:2021
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给河南省秋收麦播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2021年9月22—23日,恰逢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茹振钢教授带领团员胡铁柱、丁位华、冯素伟...
[期刊论文] 作者:茹振钢,冯素伟,李淦,,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15
黄淮麦区是中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对中国小麦生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耕地资源非农化、耕地利用非粮化的发展现状,指出...
[会议论文] 作者:冯素伟,张保军,谢惠民, 来源:2004年中国节水农业科技发展论坛 年份:2004
为了探讨灌水和非灌水条件下冬小麦对水分的利用特点,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溉与非灌溉两种处理对冬小麦的耗水结构、土壤水分利用程度及水分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期刊论文] 作者:宋德峰,张礼中,冯素伟,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09
中医针灸是中华民族治病疗疾的一个有力手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久经历史战乱而不衰。针灸技术,历代中医都在应用和发展其学术文化,为减轻和治疗患者的疾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保军,冯素伟,谢惠民,汪有科,,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在灌水和非灌水条件下,研究了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群体动态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灌水小区的群体指标明显高于非灌水小区;叶面积指数(LAI)变...
[期刊论文] 作者:冯素伟,张保军,谢惠民,赵喜特,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5
为了探讨灌水和非灌水条件下冬小麦对水分的利用特点,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与非灌水两种处理对冬小麦的耗水结构、土壤水分利用程度及水分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非...
[期刊论文] 作者:戚祖德,王嘉讯,冯素伟,尹业平, 来源: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5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环己烷/水/正己醇体系微乳液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电解质、温度对此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正己醇的摩尔比为1∶3时,该体系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东霄,李淦,冯素伟,茹振钢,,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13
温敏核不育小麦BNS可育花药发育中,脂类物质一直很少。在小孢子分裂前,花药中的淀粉粒也不多。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伴随着营养细胞中大液泡的消失和细胞质内含物的增加,细......
[期刊论文] 作者:冯素伟,李淦,胡铁柱,茹振钢,张立琳,,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9
研究了不同行距配比对百农矮抗58产量的影响,设5种行距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配比中,随行距增大,单株成穗数相对增加,但产量表现下降的趋势.正常行距、宽窄行、3密1稀3种处理间......
[期刊论文] 作者:李淦,冯素伟,李小军,董娜,茹振钢,,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以半冬性小麦新品种百农160为研究材料,分两个年度采用播期、播量单因素及两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播期和不同播量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农16...
[期刊论文] 作者:范文秀,侯玉霞,冯素伟,朱芳坤,茹振钢,,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12
为了研究小麦茎秆纤维素与小麦茎秆抗倒伏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微波辅助加热酸浸提法提取了小麦茎秆纤维素,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纤维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
[期刊论文] 作者:姚素梅,刘明久,茹振钢,杨文平,冯素伟,, 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年份:2010
以冬小麦"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30、5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东霄,邓小莉,冯素伟,徐龙龙,茹振钢,, 来源: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年份:2013
温敏核不育小麦可育与不育花粉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可育花粉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营养细胞中的大液泡形成一些单膜小液泡,导致大液泡体积减小,然后通过增加液泡内含物...
[期刊论文] 作者:丁位华, 冯素伟, 王丹, 孙海丽, 李婷婷, 茹振钢,,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18
以多穗型品种矮抗58、中穗型品种百农419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8、周麦22为材料,研究其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