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关会梅,,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份:2008
本文系统总结了辽南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及其特点。厘定了万福变质核杂岩,对其基本特点开展了深入研究,确定了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对,阐述了其剥露机制。并结合中国东部、...
[期刊论文] 作者:关会梅,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2019
地质图是地质研究者呈现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读者可以通过读图读出图区的地质特征。本文根据地质图的特点,结合个人在审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对如何在编辑审读地质图的...
[学位论文] 作者:关会梅,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04
中下地壳组成、结构与演化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中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中下地壳的重要组成,角闪石质岩石的流变性与力学表现直接制约着中下地壳的的属性与状态,影响着......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俊来,关会梅, 来源:矿物岩石 年份:2005
应用光学显微分析、阴极发光显微分析和TEM亚微分析,对于取自阿尔卑斯逆冲断层系底部的变形白云岩开展了详细的显微构造与岩石流动机制分析,光学显微构造和阴极发光分析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晓辉,关会梅,, 来源: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 8.0地震。根据地震部门测定,本次地震是从映秀开始破裂,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北纬31.015°,东经103.365°)。在中国地震局组织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成果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映秀地质条件:主要发育的地层为......
[期刊论文] 作者:黄静宜,关会梅,宋洋,, 来源: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9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在龙门山断裂集中释放。北川位于龙门山断裂的北段,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在主断裂方向北川县城可观测到两条断裂,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地表破裂,走向均为北东30°~50°,主断裂方向地表破裂约10 km,具有明显挤......
[期刊论文] 作者:关会梅,田麒,刘智荣, 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年份:2020
通过对伊金霍洛旗洛河组进行实测并采集样品进行微量元组分析,结合地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定量分析了古水体盐度、古气候及古环境特征,以恢复研究区洛河组沉积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俊来,崔迎春,关会梅,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2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为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俊来,关会梅,崔迎春, 来源: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年份:2002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是早前寒武纪时期的一条重要的褶皱造山带与成矿带.依据褶皱带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演化上的变化,识别出褶皱带的内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关会梅,刘俊来,赵胜金,,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年份:2008
通过显微和亚微分析揭示出辽东地区3种变形特点的角闪质岩石(片麻状斜长角闪岩、条带状斜长角闪岩和糜棱状斜长角闪岩)具有差异的显微及亚微构造。通过地质温压计计算,3种斜长角闪岩及其原岩的形成与变形温压条件具有从升温升压经降温升压到降温降压的变化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俊来,关会梅,纪沫,胡玲,,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2006
变质核杂岩是华北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与减薄的重要产物,以辽南、瓦子峪(医巫间山)、云蒙山等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共性:运动学极性、几何学不对称性、形成时间......
[会议论文] 作者:纪沫,刘俊来,关会梅,申亮, 来源: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09
@@晚中生代时期发生的巨量岩石圈减薄是华北克拉通在显生宙经历的一次重要破坏事件,但迄今对于岩石网减薄过程的动力学仍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晚中生代时期,伸展构造体系广泛分布于辽东半岛地区,发育辽南和达子营变质核杂岩,万福和大营子-黄花甸拆离......
[期刊论文] 作者:关会梅,刘俊来,张崧,张艳彬, 来源:世界地质 年份:2003
高级变质镁铁质岩石叶理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对其组成及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讨论在深部地壳(下地壳)环境中岩石的表现与流动过程.以辽宁海城马风地区广泛出露的斜长角闪...
[期刊论文] 作者:刘双莲,李浩,关会梅,谢西纳, 来源: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份:2006
以地质研究为核心技术,在深入分析局部构造、沉积相关系和井组内的注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油井及其井组的剩余油丰度与产层储层结构的配置关系是实施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增油的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双莲,李浩,关会梅,谢西纳,, 来源: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年份:2006
以地质研究为核心技术,在深入分析局部构造、沉积相关系和井组内的注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油井及其井组的剩余油丰度与产层储层结构的配置关系是实施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增油的...
[会议论文] 作者:关会梅,刘俊来,纪沫,赵胜金, 来源:第八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对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内岩石的变形显微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始于地壳的区域性伸展,伸展作用诱发了花岗岩岩浆的形成与就位,而结束于假玄武玻璃等构造岩的形成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Davis, 纪沫, 关会梅,,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俊来,纪沫,申亮,关会梅,Gregory A DAVIS,,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年份:2011
辽东半岛地区广泛发育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伸展构造,包括伸展断陷盆地(通远堡、本溪和丹东)、拆离断层(大营子)和变质核杂岩(辽南和万福),它们具有宏观一致性但却表现出一定的差...
[期刊论文] 作者:Davis,纪沫,关会梅,白相,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8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
[期刊论文] 作者:纪沫,胡玲,刘俊来,关会梅,Gregory Davis,,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2008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