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党廷辉,, 来源: 年份:2005
本研究针对黄土区旱地追求作物高产过程中大量施肥或不合理施肥导致农田土壤剖面硝酸盐严重累积的问题,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长期定位试验,探索土壤剖面硝酸盐淋溶累积和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 来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1998
10年轮作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作物轮作中增加豆科类养地作物比例将明显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培肥土壤。豆科作物茬口的土壤养分状况优于小麦茬口,而且其茬口的培肥作用、累加效应显著......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0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与作物吸收氮及干重有较密切关系;土壤C/N与作物吸收氮素的关系不甚密切,但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土壤C/N值大,作物吸收的氮素少,C/N值小,作物吸收...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 来源:生态农业研究 年份:1999
据陕西省长武县旱源冬小麦肥料实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的水肥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量,水分复铉氏墒复率一产量关系密切;施肥方式、种类和数量均直接影响水分利用和底墒利......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 来源:生态农业研究 年份:2000
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M)磷(P)肥对旱源冬小麦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其随小麦品种、年度波动性很大。N、P肥利用率年际间变化很大,且随其用量的增加而降低。1984~1995年(供试品...
[学位论文] 作者:党廷辉,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2000
研究氮肥的循环规律和高效利用问题,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粮食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试验设置在陕西省长武县的王东沟流域和十里铺旱塬上.研究以氮素循环...
[期刊论文] 作者:郝明德, 党廷辉,, 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地区—王东沟小流域,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塬、坡、沟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达45%,建成塬面农田防护林体系(占5%)、沟坡...
[期刊论文] 作者:徐娜,党廷辉,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为评价DSSAT模型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的适用性,以渭北旱塬雨养农业区域为研究基础,采用DSSAT模型模拟预测当地冬小麦的潜在产量,并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模型在当地......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高长青,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3
水分是旱塬区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小麦生长时段的雨量大小和分布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方法,对不同施肥处理小麦产量与生育时段降水分...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彭琳,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1995
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hm^2施氮570kg,玉米产量转折点亦不太明显,用一元二次方程模拟氮肥效应曲线,正常年份最高产量点氮肥用量在403kg/hm^2左右,而用对数曲线或幂函数模拟,相关性提高,但无最高产量点。......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郝明德,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1995
根据9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资料,我们分析了9种不同施肥处理黑垆土耕层(0-20cm)、古耕层(20-50cm)和垆土层(50-80cm)三层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黑土剖面养分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一般为,耕层>古耕层......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彭琳, 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1995
9年定位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旱地作物产量,肥料效应与降水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降水年型分析肥料的增产效果,丰水年NPM>NP>M>P;平水年NPM>NP>M>N>P;干旱年NPM>NP>M>P>N。钾肥只在丰水显示增产效果,NPM,M或NP长期施用,不但能够培肥......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张麦,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1999
施用有机肥是保持土壤肥力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深入研究有机马对黑垆土养分含量及形态的长期效应1984年在长武早塬黑垆土上布设了一个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
[期刊论文] 作者:徐娜,党廷辉,, 来源:土壤 年份:2017
针对黄土高塬沟壑区旱作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展开研究,旨在评估该区域农田土壤的健康状况及土壤性状发育情况。试验监测区包括黑垆土和黄绵土两种土壤类型,黑垆土属于塬面地形,根据施肥管理分别布设不施肥监测区(CK)、化肥监测区(HF)、......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彭琳,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1993
该文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特大干旱年份,磷肥肥效显著,氮肥肥效受抑。与一般年份截然相反。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与氮、磷的生理特性及吸收机理密切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郭胜利,党廷辉,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郝明德,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00
在黄土旱塬长期定位研究表明,根据小麦生育年降水是施用氮肥,将能更好发挥肥料效益。在水年、平水年氮肥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应加大施用量;干旱年氮肥效果受抑,就减少施用量。氮肥利......
[期刊论文] 作者:李鼎新,党廷辉,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1
本文研究了MAP和DAP对黄土土壤吸附锌的影响及生物效果。结果表明,MAP和DAP磷酸盐可以引起土壤平衡锌溶液pH的变化,从而影响着土壤吸附锌的模式。MAP减弱土壤的吸锌量;相反,D...
[期刊论文] 作者:徐娜,党廷辉,, 来源: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年份:2017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农田为背景,对当地的肥料投入和土壤养分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利用10余年的监测资料,分析地形与施肥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不同影响,掌握坡改梯和塬面在...
[期刊论文] 作者:党廷辉,马海涛,等,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1
用我国西北地区24种耕层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及室内土样,植株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矿态氮总量、NO3-N与作物干重、吸氮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NH4-N与作物干重、吸氮量关系不甚密切。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