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学生是人”──王筠《教童子法》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傅炳熙王筠(1784—1854)所著《教童子法》的最大价值所在,也即作者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最早提出“学生是人”这一带有教育哲学性...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94
略论毛泽东的语文教育思想傅炳熙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当代成就极高的语文教育大家。他早期曾直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担任过工人夜校、...
[期刊论文] 作者:苏培成,,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2002年第9期发表了傅炳熙先生写的,我读了以后有些想法,现在写出来向傅先生和广大读者请教....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个性化教育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新的价值取向.我国当今的语文课程存在着种种弊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新课程要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必须关注每个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由于长期以来,师范院校普遍没有开设阅读学课程,致使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出现不应有的残缺。本文从时代的发展、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论述了语文教......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王继坤教授主编的《现代阅读学教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教程》)开始走进了大学课堂,这是我国阅读学史上的一件盛事。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对该书非常......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的当务之急 面对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领域怎么办?语文教学怎么办?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情报研究室综述了我国部分学者、专家的看...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86
【正】 “点”和“染”本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两种技法。 这种绘画的技法借用到文学艺术中,成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有人称之为“点染”格。在一篇作品中,正面表明作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写作 年份:2007
《红楼梦》不是一部写作学专著,却描写了不少写作活动。《红楼梦》虽然是小说,却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理论。作者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形象地阐释了自己的写作观。从写作学的角......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91
【正】 立体阅读是指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书面材料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具有创造性阅读的特质,其研究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人们日常的阅读可分为点、线、面、体...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年份:2014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抗金英雄,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其高尚的人格品质,赢得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普遍敬仰、同情和怀念。人们把岳飞奉为心...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八股文又称制艺、八比文、四书文或时文,是明清科举制度的产物。“制艺”言其制科(科举)之文,“八比”言其形式特征为八股两两比并,“四书”言其内容主要是阐发“四书”...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语文新课标没有像以往的教学大纲那样,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单独规定出来,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9
一、阅读时间的哲学观时间向来是个深层的哲学之谜。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对之感慨万千。高尔基曾说:“世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第十一册的第八课,课文并不长,照录如下: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清代郑板桥的"爱子之道"和家教思想表现在爱子而不娇溺,教子首在"做个好人",从小抓紧爱心教育,顺应儿童"天机"自由发展以及重视家教与师教结合诸方面,对现代家庭教育可引发有...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本文对苏培成先生的语文课程知识观提出不同意见,坚持强调"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知识"、"变知识的掌握为知识的运用"、"变单维取向为三维取向"是语文新课程正确的知识观....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份:2016
本文从"读书要多多益善""读书要精益求精""读书要运思及物""读书要勤于动笔""读书要持之以恒"五方面,透视并概述了甘其勋读书随笔文章结集《开卷絮语》所隐含的阅读精义和妙谛。......
[期刊论文] 作者:傅炳熙, 来源:中小学教材教学 年份:2003
我国古代从孟子开始就主张读书要“自得”,他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