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周瑞琦,候学英,周光全,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Lancang and Gengma earthquakes(俞维贤)(周瑞琦)(候学英)(周光全)SeismogenicmechanismoftheLancangandGengmaearth...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迟福昌,曹明安,张岚,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份:1994
论林业局(场)森林资源的动态分析俞维贤,迟福昌,曹明安,张岚1976年我国已经在全国各省(区)建立了国家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每5年开展一次以省(区)为单位的固定样地复测,定期查清各省(区)森林...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张伟丽, 来源:林业月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韩新民,俞维贤,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
从滇东地区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方面资料所分析选定的17个构造标志中,经综合图象识别的标志筛选,确定出10个与强震潜在震源区相关性相对较好的构造标志,并以这10个标志为基础,判定讨论了该区的强震潜在震源区,最后分析了强震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构造标志。......
[期刊论文] 作者:沈军,俞维贤,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97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的水平位移具有明显的分组性,小量级位移之间具有线性增量关系,东支断裂中段增量为9~12m,南段为8~12m,西支断裂为8~11m。这种线性特征反映了小江东西支断裂具有特征型地......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王晋南,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3
本文利用滇西地区近些年来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及地壳形变等方面的资料,经深入研究分析,最终选定了12个较理想的特征参数,通过综合图像识别,在64个研究对象中得到了28个D类对象,占研究区......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谷一山,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4
本文通过耿马县城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的宏观列度考察,结合县城区的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北坡北西向断层的存在是造成耿马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县城......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杨继武,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3
大春河—一朵云断裂位于昆明市的东南侧,沿断层线断错水系、土林地貌发育,河流的最大左旋扭动距离达两公里。断层泥中石英碎砾的SEM研究表明:断层的强烈活动时期为早更新世晚...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杨继武,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6
本文通过蒙自五里冲水库库区构造岩动力学研究,配合年代学测定,得出区内最晚一次强烈构造活动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为北西向,断裂的活动方式以左旋剪切为主。...
[期刊论文] 作者:沈军,俞维贤,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7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间存在的NE向断裂是在第三纪NE向断裂的基础上,于第四纪中晚期开始新的活动,并具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征,有些在全新世仍有活动。它们的活动从属于小江断裂带......
[期刊论文] 作者:沈军,俞维贤,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8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盆地可以划分三个阶段,即N2-Q1,Q2末-Q3初和Q3-Q4。这些盆地受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控制。...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何蔚,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8
本文通过小江断裂带与石屏建水断裂交汇地4条主要断裂的现场考查及其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中更新世区内存在有一个较明显的构造活动平静期;全新世以来石屏一......
[期刊论文] 作者:柴天俊,俞维贤,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4
滇西南黑河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的初步研究1前言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7.6级地震,仅次于1970年通海7.7级地震,是省内18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大地震。根据震时地面地质考察,结合航片、卫片解释,发现黑河断裂......
[期刊论文] 作者:周瑞琦,俞维贤,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0
根据野外考察的实际资料,本文介绍了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结构要素及组合、位移分布等情况。同时依据位错资料对破裂带的应力活动及断裂两盘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初步...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刘玉权,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7
通过小江断裂带现今地震地质及地壳形变测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了走滑断裂带挤压隆起和拉张下沉相间出现的变形特征,分析其与历史地震分布的相关关系后认为,挤压隆起和拉张下沉......
[期刊论文] 作者:宋方敏,俞维贤,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7
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系列盆地,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始新世一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并根据发育持续性可分为继承性、阶段性......
[期刊论文] 作者:宋方敏,俞维贤,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8
野外地质调查和航片立体镜下解译发现,小江断裂带北段蒙姑和东支大营盘两个挤压阶区内部发育有剪切构造,它们在地表主要表现为断裂槽地、断层陡坎地裂缝等。...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柴天俊,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1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主要以地震裂缝带的形式出现,未发现有类似耿马7.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裂缝主要沿木戛断裂带和大塘子断裂带分布,构造地裂缝的性质有左旋和右旋。对构造地...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周瑞琦,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4
介绍并分析了澜沧7.6和耿马7.2级地震极震区所出现的典型震害及其形成机制.结合震区构造特征,分析了两次地震的构造运动差异:澜沧7.6级地震以木戛断裂的强烈水平错动为特征;耿马7.2级地震则以......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汪一鹏,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6
根据实地考查研究,1833年嵩明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全长约130公里,破裂带贯通了小江西支断裂的6条次级断裂的及5个断裂阶部,地震的地表破裂中心在南冲,陆良山一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