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忠廉,, 来源:东北亚外语研究 年份:2015
余承法博士的新著《全译方法论》抓住全译研究之"本"——方法论,围绕全译实践之"核"——策略、方法、技巧,构建了以小句为中枢单位,语素、词、短语、复句、句群和语篇为脉络单位...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全译的本质是化,旨在转移原文的信息内容,变换其表达形式,化解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一意多言"式矛盾。由于中西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之间的巨大差异,汉文与外文互译很难...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2004
基于保健品广告的英文全译和变译对比,将哲学中的"变"、"化"范畴纳入译学领域,从规律、目的、矛盾、方法、单位、价值等方面,由全译之"化"反观变译之"变",以加深对变译本质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本文依据对德国功能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认识 ,借鉴PeterNewmark的语言功能划分 ,并考虑中文标语的不同类型及其语用意义和社交信息 ,以外国受众为观照对象 ,提出有...
[学位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 年份:2013
全译求化机制论,以考察全译及其属性为起点,以解读钱钟书的“化(境)”为切入点,以小句中枢说和小句中枢全译说为理论基点,以汉英对比为参照点,以几个大型语料库和自建的全译...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中国科技翻译 年份:2010
《小句中枢全译说》是一部研究小句如何在全译的理解、转换和表达过程中发挥中枢作用的演绎性译学专著,通过清晰地厘定概念,进行准确判断和严密推理,加以丰富的例证,建构了一...
[学位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融汇古今的学术大师,钱钟书在其研究中,无论是从文字学到哲学,从文本批评到文学批评,还是从诗学到美学,从人类学到心理学,等等,无不凝聚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他......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作为一种全译求化机制,等化包括小句等化、复句等化和句群等化三种类型,适用于表达顺序和思维顺序同构、文化兼容的汉外互译,受制于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翻译种类和文体类型等语用......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6
一、引言《中国的文学世界主义者:钱锺书、杨绛和文学世界》(China’s Literary Cosmopolitans:Qian Zhongshu,Yang Jiang,and the World of Letters)(1)是加拿大不列颠...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2018
基于WorldCat,Google Scholar,Amazon和CiNii等网络资源,通过文献阅读和史料爬梳,回顾《围城》70年的海外旅行旅程,考察9种外文版本的出版发行情况,总结它们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中国外语 年份:2016
结合全译的新定义,基于钱锺书对"化"的独到诠释,将"化"定义为:译者为消除语际内容与形式之间的"一意多言"式矛盾,得原文之意、存原文之味、成译文之形的双语转换过程和结果。"化"是全......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6
英美意识流的先驱詹姆斯·乔伊斯在早期的文学创作中,广泛地采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短篇小说《死者》便是典型代表。“雪”作为最突出的一个象征,连接生与死,寓示冰凉冷漠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2017
全译求化二合机制,是指译者在处理原文时,对繁化、简化、移化、换化、分化、合化6种求化单一机制中的任意两种进行灵活组配和综合使用,以便完整再现原文语用、准确传达其语义...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1
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既可进行哲学层面的探讨和史学上的考证,也可对“哲(学)”一词进行追本溯源,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寻找其活水源头。基于此,通过分析20余部汉语辞书对“哲......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份:2014
针对我国目前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借鉴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究,论述本科、硕士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衔接机...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份:2011
作为一种全译求化策略,等化在内涵上要求译文和原文语表对应、语里相符、语值趋同,在外延上不同于西方形而上的等值论、等效论,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直译,更与死译、硬译不可...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2016
移化作为一种全译求化机制,是应原文语用再现和语义传达之需进行的语形移动,遵循“移形不易意不变值”的原则,即移动原文语形,力求不易动其语义,不改变其语用.移化机制符合信...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在译界争论已久,一些人士认为二者应该并存,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处理以求得最佳平衡点.本文结合异化的优点,从二者的矛盾对立出发,提出在两点论的前提下坚...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6
英美意识流的先驱詹姆斯·乔伊斯在早期的文学创作中,广泛地采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短篇小说便是典型代表."雪"作为最突出的一个象征,连接生与死,寓示冰凉冷漠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余承法, 来源: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年份:2010
通过考察"哲"的造字理据和历史变迁,指出"哲"为"悊"的假借字、"嚞"和"喆"的今字,其语义由"聪明"引申为"聪明之人",再度引申为表尊称的敬辞,广泛用作人名、地名,后又随西方philosophy的日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