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 来源: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1995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细胞增殖控制浙江医科大学(310006)余应年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增殖及其调节的分子机制已成为现代生物学与肿瘤学基础研究的热点。细...
[期刊论文] 作者:董海涛,余应年,蔡朱男, 来源: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年份:1996
细胞色素P450|A|CD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转基因细胞的建立董海涛余应年蔡朱男细胞色素P450|A|CD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转基因细胞的建立@董海涛@余应年@蔡朱男...Construction of...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张小山,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5
细胞遗传不稳定、环境诱变剂与肿瘤发生余应年,张小山浙江杭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和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癌变启动阶段在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与原癌基因中发生的点突...
[期刊论文] 作者:张小山,余应年,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5
致癌物引起猴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张小山,余应年(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本实验室应用穿梭质粒pZ189确认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可以在哺乳类细胞引起非...
[期刊论文] 作者:周汉良,余应年, 来源: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5
细胞信息转导的研究进展(综述)浙江医科大学平喘药物研究室周汉良,余应年哺乳类细胞对细胞外的信息产生反应都要通过细胞信息转导系统(cellularsignaltransducingsystem),它包含受体...
[期刊论文] 作者:冯磊,余应年,等,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5
茶多酚对FL细胞EROD活性及细胞CPYIA1mRNA水平影响的研究冯磊,余应年,陈星若(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医学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茶多酚是茶叶提取物的主要成份。...
[期刊论文] 作者:朱永平,余应年,等,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5
化学物遗传毒性/致癌活性数据库朱永平,余应年,陈星若(浙江医科大学杭州310031)近年,已对数千种化合物进行了动物长期致癌性研究,对更多的化学物进行了短期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生物学试验...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董海涛,等,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5
化学诱导剂对培养细胞CytP450IA1基因mRNA水平诱导及肝组织该基因基础表达水平的研究余应年,董海涛,吴健敏(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细胞色素P450IA1...
[期刊论文] 作者:孙雪敏,余应年,等,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5
MNNG所致哺乳类细胞非定标性突变的时相分析孙雪敏,余应年,陈星若(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本实验室曾以穿梭质粒为探针,用DNA损伤剂甲基硝基亚硝胍(MNNG)...
[期刊论文] 作者:孙雪敏,余应年,陈星若,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5
MNNG所致哺乳类细胞非定标性突变的时相分析孙雪敏,余应年,陈星若(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本实验室曾以穿梭质粒为探针,用DNA损伤剂甲基硝基亚硝胍(MNNG)...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董海涛,吴健敏,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5
化学诱导剂对培养细胞CytP450IA1基因mRNA水平诱导及肝组织该基因基础表达水平的研究余应年,董海涛,吴健敏(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细胞色素P450IA1...
[期刊论文] 作者:孙雪敏,余应年,张小山,陈星若, 来源: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年份:1996
MNNG所致哺乳类细胞非定标性突变的时相分析1孙雪敏1余应年张小山陈星若(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1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310012)非定标性突变(nontargetedmutation...
[期刊论文] 作者:孙雪敏,余应年,张小山,陈星若, 来源: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年份:1996
MNNG所致哺乳类细胞非定标性突变的时相分析1孙雪敏1余应年张小山陈星若(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1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310012)非定标性突变(nontargetedmutation...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1982
神经肌肉接点阻滞药八角枫碱在静脉给药时有一过性呼吸激动现象发生。根据它与菸碱的结构极为相似,对交感神经节又具有菸碱样作用,以及在注射后引起脑电变化等事实,推测它可...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 来源: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1992
本研究由于它的创新设计获1991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在国内外发表论著33篇。主要内容有:1.非程序性 DNA 合成试验的改进本改进法以14C胸苷预标记的同步化...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 来源:卫生毒理学杂志 年份:2000
应用一将突变靶基因与哺乳细胞组DNA相分离的实验体系,证明化学诱变剂诱发的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损伤碱基以外的正常序列中,并有突变谱特征和突变好发的序列特异性。它的发生依存于化......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 来源: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年份:2000
体细胞基因突变并不一定是DNA损伤的结果 ,新发现的“致突变性”DNA聚合酶与细胞信号转导与突变形成密切相关。体细胞基因突变可能并非只与肿瘤形成有关。  一、基因突变并非全直......
[期刊论文] 作者:余应年, 来源: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年份:1982
本法特点是体内给药活化,体外培养一周,时间短、经济。本法可作为验证体外微生物诱变试验初步结果的手段。实验用成年大鼠,经口给药。第一次(或一次)给药后6小时,向腹腔内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