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余剑浩, 来源: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2003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层次...
[会议论文] 作者:余剑浩;, 来源: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年份:2004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
[会议论文] 作者:余剑浩;, 来源: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0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北京T213分析场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等,对2009年4月19日江西省北部出现的一次突发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开......
[会议论文] 作者:余剑浩, 来源: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3
通过对2013年6月29日发生在鹰潭主汛期的强降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动力、水汽和热力条件等物理量的分析,表明此次强降雨过程属于对流性降水,降雨强度大并伴有雷电,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在赣西北有干空气侵入,并在低层850hPa的赣东北形成了中尺度切变线,低层的中尺度切......
[会议论文] 作者:余剑浩;李密;, 来源: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北京T213分析场资料等,对2012年2月22日鹰潭一次大雾天气过程产生的天气背景、气象要素及各种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雾是平流雾,是...
[期刊论文] 作者:余剑浩,洪文平, 来源: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晖,余剑浩, 来源: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2003
通过对浙赣铁路鹰潭段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介绍,探讨了个性化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及其在专业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效果....
[会议论文] 作者:余剑浩,王晖, 来源: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年份:2006
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等方面分析了鹰潭市2005年5月4日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指出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暖区强对流"的天气形势,低空急流诱发地面辐合线是其最主要的触发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俞发民,余剑浩,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0
2009年4月19日鹰潭市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国家站及区域站点出现了大于50mm的降水,其中鸿塘站点降雨达到大暴雨量级。鹰潭市漏报了这次暴雨过程,现将此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找出预......
[期刊论文] 作者:王萱,马中元,余剑浩, 来源: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年份:2014
使用常规天气、WebGIS雷达拼图、风廓线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采用物理描述、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6月27-29日鹰潭市出现的连续性大暴雨过程,就其对流性降水和持续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萱, 陈鲍发, 余剑浩,,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5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云图、雷达、自动气象站、再分析资料等,采用物理描述、统计和对比分析以及中尺度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对江西北部造成高影响的3个台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宁芳跃,余剑浩,齐永胜, 来源: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200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资料等,对鹰潭市2008年2月1-2日出现的冻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出现在500hPa槽前、700hPa急流轴与切变线之间、850hPa切变线附近和地...
[期刊论文] 作者:傅智斌,余剑浩,李玉塔,,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份:2007
本文从天气形势、MICAPS物理量格点分析场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5月9日影响鹰潭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结论为大尺度环流...
[期刊论文] 作者:桂园园, 齐永胜, 余剑浩, 张萍,,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9
使用MICAPS常规天气、自动气象站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形态分析方法,对2017年鹰潭市4次市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次市区暴雨持续最长时间的是15h,最短时间是6h,均值...
[期刊论文] 作者:雷桂莲, 马中元, 徐狮, 余剑浩, 龚敏,, 来源: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年份:2016
应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1 100×1 100的经纬度网格化数据,采用递归算法进行强回波识别、强天气落区判断和预警信息的提取,并给出强天气位置、强度、面积等分析数据,为开展强...
[期刊论文] 作者:刘懿枢,余剑浩,温新龙,魏铁鑫,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6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站资料和NCEP逐6 h 1°×1°的再分析资料,分别从2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形成机制上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阶段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
[期刊论文] 作者:桂园园,马中元,齐永胜,余剑浩,张萍,, 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2020
使用MICAPS常规天气、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采用天气学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和雷达回波图像形态分析方法,对2017年5次鹰潭市城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彭莎, 齐永胜, 桂园园, 余剑浩, 郑江伟,,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8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卫星云图、江西自动气象站等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着手,对2017年6月24-25日影响鹰潭的大暴雨过程进...
[期刊论文] 作者:江明泽,桂园园,余剑浩,刘强,张萍, 来源:湖北农机化 年份:2021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拼图、自动气象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5月8日影响江西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受低涡、高空脊、副热带高压和南支槽影响,槽后的干冷平流及槽前深厚的暖湿西南急流为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大尺度背景。......
[期刊论文] 作者:彭莎,马中元,卢秋芳,余剑浩,桂圆圆, 来源: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年份:2021
文章使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雨量数据、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天气分析、形态对比等方法,对2019年鹰潭3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降水实况、3次短时强降水的分布和天气背景;对雷达回波演变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