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1995
让科学家的品德力量万世流光何伯珩在科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时,科学家的品德力量,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教育实践已反复证明,这方面的内容深受学生欢迎,能给学生以启迪,在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有关原子光谱项的几个问题何伯珩一、组态与微观状态在中心力场近似下,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Pauli原理排布在各原子轨道上,形成n与1都有确定值的电子层结构,这称为组态。例...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大学化学 年份:1995
量子化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何伯珩(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武昌430070)一为什么波函数必须以复数表示?在经典物理中,一个波既可以用实数表示,也可用复数表示。例如,在非均匀介质中,经典波动方程...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有关分子点群的几个问题何伯珩一、D群中。个X.操作是怎样产生的?D群的特征对称元素是:五个C,。个垂直于C。的C。和一个与C.轴垂直的a’面。它是一个4n阶群,即其中前面s。个对称操作(群元)是很显...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高等理科教育 年份:1994
在科学教育中进行科学史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一个普遍趋势。但在我国的理科教学中,忽视科学史教育却是一个长期存在且相当普遍的情况,现在是纠正这种不正常倾向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年份:2007
在理科课堂教学中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抓住思想这条教学主线,带领学生分析、研究、探索、发现;二是科学方法的培养;三是开展多种目的、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现代物理知识 年份:1995
因发现不相容原理而获194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是近代物理学史中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优秀物理学家,他所留下的轶闻趣事广为流传’他的一生...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用循环矩阵求解单环共轭烯烃的轨道能级,既可得到通常HMO的结果,也可考虑非键连原子间的交换积分,得到解析表达式。...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高等理科教育 年份:1995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理科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严重情况。在我们行将告别20世纪之际,是应当偏移杠杆的支点,切实认真进行改革的时候了! 一、加强素质教育...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高等理科教育 年份:1995
在科学教育中进行科学史教育时,科学家的品德力量,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实践中深受学生欢迎,能给学生以启迪,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强烈震撼的和声。爱因斯坦(A.Einstein,1...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讨论了有关Sn群表述、独立性与判定的3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结论。...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在复习《结构化学》时,学员一定要善于从纵与横的关系进行类比,把握学习的基本内容与要点。我们已学习了量子力学基础、单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分子对称性、双原子分子、...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1992
在“结构化学”量子力学基础部分的教学中,有几个基本概念常有混淆,特讨论如下。一、微粒与微观粒子There are several basic concepts that are often confused in the t...
[期刊论文] 作者:何伯珩,,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1961
为使初中化学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适当的增删与调整教材的某些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几年来,我們的教学实践表明,改进与提高“化合价”的教学尤为重要。为什么要改进化合价...
[期刊论文] 作者:刘范,何伯珩,, 来源:大学化学 年份:1988
对称性匹配原则是LCAO-MO的基本原则。一般从AO或MO的中心对称性出发,或仅根据一两个对称操作做出判断,显然是不妥的。也有的用含键轴的全部对称操作逐个地进行考察,无疑是...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伟,祝心德,何伯珩,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在普鲁士蓝和滕氏蓝中电子跳跃的穆斯堡尔谱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普鲁士蓝和滕氏蓝中电子跃迁能量的计算,指出了在上述两种物质中电子跃迁的类型及其所需能量的差异,进而解释了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