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求索 年份:1995
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综述何介钧“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于今年8月15日至18日在长沙召开,参加会议的除大陆学者外,还有来自日本、泰...
[期刊论文] 作者:尹检顺,,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7
主持发掘的何介钧先生当...
[期刊论文] 作者:冀凡,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94
湖南楚墓巫黔之役与《九章》、《九歌》冀凡何介钧同志依据《江陵雨台山楚墓》的分期标准,将湖南一些地方的楚墓,依其墓葬礼器组合状况进行了分期研究。结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他...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考古 年份:2001
近代考古学在湖南出现较晚,但古代文物的出土和著录则可早到20世纪20年代初。1922年,在沅水下游的桃源漆家河,出土了一件有"皿天全"铭文的商代青铜方彝。1938年,宁乡月...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正】 先秦时期,湖南境内民族情况复杂,但是史籍记载寥寥,且充满矛盾。为了弄清这一问题,还得更多地利用考古资料,将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相互结合,彼此参证。建国三十多年来,...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考古 年份:1989
屈家岭文化地域类型的研究,我在《长江中游原始文化初论》中,将其划分为屈家岭类型和划城岗类型,并认为屈家岭类型主要分布在汉水流域,而划城岗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和洞...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湖南考古辑刊 年份:1994
王光镐同志的《楚文化源流新证》一书,是截至目前为止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楚文化和楚史份量最重、研究最系统、涉及面最广的力作,对于广大楚史、楚文化研究工作者,具有极大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7
【正】 在《长江中游原始文化初论》中,我曾试图将大溪文化分为洞庭湖区和鄂西川东两个类型而把关庙山、桂花树、毛家山认作是两个类型的过渡。前一类型,我将其称为三元宫类...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86
湖南省洞庭湖区,包括石门、临澧、澧县、常德、安乡、汉寿、益阳、沅江、南县、华容、岳阳、汩罗、湘阴、平江、临湘等县和津市、常德、益阳、岳阳四市。其北与湖北的松...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湖南考古辑刊 年份:1982
1981年年初,湘潭县九华公社桂花大队船形山生产队社员朱桂武在起新房平整屋基时,发现了一件商代青铜豕尊。他将这件珍贵文物献给了国家,现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图版贰、图版捌...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湖南考古辑刊 年份:1984
湖南绾毂南北,是联结中原与岭南的纽带。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各地相继进入楚的版图,楚文化占居了统治地位。在此之前,有人一言以蔽之,认为全是'蛮越之地';也有人笼而统...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湖南考古辑刊 年份:1982
长江,从摆脱了三峡的羁绊之后,进入了它的中游。从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它相继接纳了清江、沮漳河、澧水、沅水、资水、湘水和汉水,形成了沃野无边的江汉平原和与...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华夏考古 年份:1997
A great deal of rice remians have been unearthed from 8000 to 9000 years old site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of Hunan Province. It indicates that, this paper be...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文物 年份:1999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自1978年发现以来,经过8次发掘,发现了古城址、环壕、墓葬、制陶作坊区、房基址、道路、木桨、船艄和古稻田址,并于1992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当年度十大...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考古 年份:1996
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起和主办的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8月15—18日在长沙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中国大陆的学者外,还有来自日本、美国、泰国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学者,共88人。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湖南省史......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考古学研究 年份:2003
地处南岭北麓的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发现有人工驯化痕迹的稻谷和陶片①,宣示着长江中游在距今12000年左右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很难在早期达到食物生产者...
[会议论文] 作者:何介钧, 来源:"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3
屈家岭文化的渊源,至今仍是一个悬案.本文,拟就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的关系以及屈家岭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受长江下游原始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两大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文道义,, 来源:考古 年份:1964
1963年3—7月,湖南省博物館先后在长沙市东南郊牛角塘一带,清理了二十六座古墓,包括楚墓十座、西汉墓五座和唐宋墓十一座,其中比較重要的是63长牛M1,現将该墓简介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郑元日, 来源:文物 年份:1993
在湘西和湘西北,亦即沅水和澧水流域,曾零星地出土过一些形制较为特殊的青铜剑。其中部分属于科学发掘品,部分虽属采集,但能判断确系墓葬中的随葬物,且可追溯到准确的出土地点。这些青铜剑,多数剑身甚短,因而有的报告中称之为匕首。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可以活动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介钧,周世荣,, 来源:考古 年份:1982
1978年11月,我馆对湖南省安乡县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试掘,共开12个探方,发掘面积308平方米。分A、B两区。A区在遗址的南部,包括T1—T4、T9、T11等六个探方,面积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