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艳,吴俊山, 来源:发展 年份:2004
综观世界历史长河,从电灯、蒸汽机的发明到人类登上太空、征服珠穆朗玛峰,人类对科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人类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在见证历史.任贾文,这位长期从事冰川学研究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04
根据中国地理学会通知,冰川冻土分会于2004年1~3月进行了理事换届选举.以程国栋主任、丁永建、马巍、刘时银、朱元林、任贾文、何平、李元红、李述训、张志强、张鲁新、潘保田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03
第 1期0 0 1效存德 秦大河 任贾文 李忠勤 张明军孙维贞 王晓香冰芯和台站记录的近 50a来东南极冰盖边缘地区气候变化格局0 11何元庆 姚檀栋 沈永平 张忠林 陈 拓...
[期刊论文] 作者:沈永平,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04
适值中国开展南极科学研究 2 0周年之际 ,由秦大河、任贾文研究员主编的《南极冰川学》 ,由科学出版社 2 0 0 1年1月出版发行 .本专著是目前为止国际上第一部南极冰川学专著...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13
0引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气候系统变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其中第一工作组为科学基础,第二工作组为影响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组为适应对...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1998
997年中美联合考察队对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考察期间,采用GPS技术对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测量.将其结果与1966年考察测量的位置对比得出,过去30a间该冰川末端后退了170~270m,平均年退缩量为55~87m.由于目前气......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1999
党河南山地区的气候以干冷为主要特征,但这里的冰川仍属亚极地型。目前雪线较过去粗略推断有所上升。对冰川表面雪层、冰川侧融水、冰川前河水和降水样品的主要阴、阳离子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南极研究 年份:1990
根据十多米深度钻孔温度的测量和分析,对长城站附近地区的冰川温度状况进行了讨论。近表面层温度在消融区稍低于-1℃,在积累区绝大部分区域接近或处于0℃。除海拔足够高的地方,如乔治王岛冰帽顶部,那里由于融化微弱且厚度不很大而致使冰与底床冻结在一起,该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
Lambert冰川是Amery冰架的补给源,为东南极冰盖最大的一支冰流。近几年对该冰流源区的路线考察表明,该地区积累速率相当低,大部分观测点低于150kg/(m ̄2·a)。考察区域表面年平均温度为-45-30℃。表面2m雪层的平均密度在400kg/m ̄3左右变化。在1830-2700m海拔范围内的许多地点曾观测到深霜发育。表面运动速度基本上在20m/a以内......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中国科学D辑 年份:2004
Lambert冰川流域是南极冰盖最大的冰流系统, 因而在整个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穿越该冰川流域的路线考察所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和浅冰芯研究结果显...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中国科学D辑 年份:2004
Since it is the largest glacier system in Antarctica, the Lambert Glacier bas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ss balance of the overall Antarctic ice sheet....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份:2020
冰是冰冻圈核心物质,但不同冰冻圈要素因冰的含量及其他物质组成有所不同,物理性质及各种物理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经过20世纪中后期对冰的物理性质的大量实验研究和冰冻圈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0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的日益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退等科学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那么,全球冰川目前的状况和变化趋势究竟如何?它对普通人的生...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明镜,, 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份:2014
冰冻圈是指地球陆地和海洋表面以及表面以下水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区域的总称,包括海冰、湖冰、河冰、积雪、冰川、冰盖以及冻土(图1)。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冰冻圈以其自......
[期刊论文] 作者:秦大河,任贾文,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秦大河,任贾文,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1998
扼要回顾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历程,当前国际南极冰川学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并从南极冰盖雪冰物理特征研究,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以及冰芯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南极冰川学......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秦大河, 来源:南极研究 年份:1994
对纳尔逊冰帽3个地点浅层粒雪/冰芯的晶体组构测量表明,冰晶c轴在冰帽表面具有优势方位,20m深度内普遍出现双扇形组构,在20-30m深度具有向单极大型变化的趋势。这与所报道的中低纬度山地温冰......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秦大河,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任贾文,秦大河, 来源:冰川冻土 年份:1996
Lamben冰川流域与其它区域积累速率的分布特征和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对比表明,南极冰盖积累速率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因地而异,用有限资料很难准确计算出净积累总量及其变化。目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