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07
马克思首创的“新唯物主义”是以“改变世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对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性特征及其担当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做出澄明,彰显...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13
马克思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自然生产力思想,他通过区分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强调社会生产力的自然之根基,尤为关注进入现代生产过程且依赖技术体系和资本体系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1995
评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任 尤根·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其理论中最能吸引人和打动人、最具有时代特色和现代意味的成分,是他对现代技术文明与技术理性......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本体论维度、价值论维度和历史观维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他们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7
当今时代,人类日益需要仰赖各种复杂的技术系统来满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及一系列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似乎也是科学技术的伴生物。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8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绿色化创新,需要我们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升级,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于一体,具有鲜明本土特色和民族化气派的理论,其建构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1
“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外来词 ,自西方传入我国理论界后 ,人们对它的涵义众说纷纭。其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用其词而不究其义 ,且对它的认识往往偏离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流 ,...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03
本文从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高度 ,揭示了马克思跨越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 ,并以此为指导 ,立足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社会现实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了我国 2 1世纪的跨...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02
交往和生活世界及其关系问题 ,是随着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而提出来的重要的哲学问题 ,也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比较现代西方哲学大师胡塞尔和哈贝马斯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7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展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社会制度层面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性,触及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06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人化”论是对人类生存的社会性和对自然的依赖性的双重观照。本文着重阐释这一理论在生态观上的重要意义,揭示马克思思想中未被人们重视的另一向...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正】 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的哥德斯堡纲领使修正主义的主要内容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为了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及其本质,我们有必要对民主社会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理论导报 年份:2008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思维方式。价值思维是指在现实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中,思维者依照主体自身的尺度,选择、对待和评价客体,使客体主体化从而产生价...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09
科学发展观是引导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念。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它把协调入与自然的关系同协调入与人的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以生态环境为中介的人伦之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伦理关怀。它所倡导的整体协调、持久永续和全面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200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这是党中央站在全球生产力历史发展的高度,认真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深刻洞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后作出的战略......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1
20世纪中叶以来 ,人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急剧恶化 ,严峻的现实把一个古老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凸现在世人面前 ,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人类中心...
[期刊论文] 作者:任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00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的“绿色运动”中 ,其宗旨是批判和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