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代丽鹃,,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2017
目次一小型青铜兵器的考古发现二小型青铜兵器的年代分析三小型青铜兵器的性质探索四青铜兵器小型化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五余论成都平原先秦时期考古遗存中,有一批特殊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代丽鹃,, 来源:文物 年份:2011
玉剑具指剑上的玉质附件[1],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首、茎、格连成一体的玉剑柄,金属剑茎插入柄内,例如河南淅川下寺M10出土的玉柄铁剑;二是完备的一套由四部分组成,即装在剑...
[学位论文] 作者:代丽鹃,, 来源: 年份:2007
兵器是晚期巴蜀文化遗存的重要门类,考古发掘出土数量多,个性突出,为理解晚期巴蜀历史文化提供有效媒介。通过综述巴蜀兵器研究的历程,认为前辈或侧重于单种兵器形制类型,或侧重于......
[期刊论文] 作者:代丽鹃,,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2013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平原出土铜曲刃戈形器的形态、尺寸、重量、细部特征、出土环境、使用状况等,并将其与考古出土的曲刃玉/石戈、曲刃玉斧形器相比较,提出铜曲刃戈形器是对玉/...
[期刊论文] 作者:代丽鹃,,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07
“旋涡纹”罐是岷江上游石棺葬的典型器物,在此地以石棺为显著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中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旋涡纹”罐形制演变的序列脉络清晰,作为岷江上游战国到西汉时期人...
[期刊论文] 作者:代丽鹃,,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2017
目前所知汉代带有"蜀郡西工"或"蜀西工"刻铭的铜器为数不多,但这些铜器高贵奢华,主要供御用,并随着赏赐等再分配流向其他地区,最具示范效应,在汉代青铜器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发...
[期刊论文] 作者:代丽鹃,, 来源:南方民族考古 年份:2011
文章通过四川盆地考古出土铜“钺”上保留的使用和制造等方面信息,认识到当地青铜时代居民在使用和制造过程中,对铜“钺”所持之态度始终与斧等手工工具相同,而区别于戈、矛...
[期刊论文] 作者:代丽鹃,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2022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有33件单个饰件,根据它们在墓葬中的位置可复原为一组组玉佩。本文通过对各组件年代、来源的分析以及与其他组玉佩比较,认为该组玉佩以玻璃珠起首的串组风格与楚地组玉佩相近,各组件主要来自楚地,少数可能出自本地,战国晚期在巴蜀本地连缀成组。小......
[期刊论文] 作者:白彬, 代丽鹃,,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7
《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流行地域,学界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异说甚多。本文根据考古出土铭刻材料,提出《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应为东晋中期,唐以前基本上只在江南地区流行,对...
[期刊论文] 作者:赵德云, 代丽鹃, 董华锋,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逯德军, 何元洪, 代丽鹃, 黄伟, 赵德云,,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2004
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2000年度的发掘除清理墓葬100余座外还获得了大量先秦时期遗存。先秦早期遗存属于"瓦渣地文化",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中期。晚期遗存属于"李家坝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赵德云,吕红亮,代丽鹃,冷文娜,李永宪,, 来源:考古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宗连,田春梅,赵德云,董华锋,代丽鹃,赵川,张科,张亮,杨波,,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广安市文管所;武胜县文管所;赵德云;代丽鹃;董华锋,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2019
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筹划于嘉陵江中上游地区共建考古实习基地,旨在培养考古人才的同时,推进对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在前期调查和钻探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选定苏家坝遗址为实习基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宗连,田春梅,赵德云,董华锋,代丽鹃,赵川,张科,张亮,杨波,赵振江,寇小石,卢引科,,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2016
2012年秋季,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在武胜县开展田野实习期间,调查了该县桃源村北一处圆形石室,发现石室内壁及顶部均雕饰精美图像,随后对其进行测绘。石室开凿于崖壁,平面呈圆...
[期刊论文] 作者:黄伟,何元洪,白彬,黄广明,贺军虎,金鹏功,李永忠,祁自力,史来兴,安剑华,周克林,赵德云,赵振江,赵博安,赵芬明,卢引科,霍大清,王建华,代丽鹃,, 来源:南方民族考古 年份:2012
云阳李家坝遗址是重庆三峡库区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汉六朝时期墓葬集中分布地之一是遗址Ⅳ区乌龟包山顶及山腰。共清理18座,有竖穴岩坑墓、石室墓、砖室基三种类型,年代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