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付金东,,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9
跨期选择是决策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任务设置、形式效应、潜在情绪和人格特质上。近年来,识解水平理论和背景因素在风险决策上的研究日益深入,那么在风险选择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是否适用于跨期选择,其中的机制又是否类似。本研究从跨期选择的......
[期刊论文] 作者:赵明,付金东,,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8
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对产量性能定量分析体系、产量层次差异和生产障碍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完善玉米高产分析的理论,明确挖掘玉米高产潜力的技术途径。①基于对三合模式的...
[会议论文] 作者:赵明,付金东, 来源:第一届玉米产业技术大会 年份:2008
针对玉米在新增粮食500亿公斤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玉米生产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明确玉米区域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新与集成示范、大面积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作业与高...
[期刊论文] 作者:崔日鲜,付金东,, 来源:棉花学报 年份:2014
基于山东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进行估算,并利用同期降水量计算了各生育阶段的降...
[期刊论文] 作者:崔日鲜,刘亚东,付金东,,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5
建立基于冬小麦冠层图像分析获取的冠层覆盖度和色彩指数的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以促进作物冠层图像分析技术和BP神经网络技术在冬小麦长势无损监测中的应用。六个施氮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崔日鲜,刘亚东,付金东,,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6
在拔节期分4次采集了6个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冠层图像,同步进行取样并以凯氏定氮法测定叶片含氮量,进而计算叶片氮积累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割冠层图像之后提取冠层覆盖度、...
[期刊论文] 作者:葛均筑,赵明,付金东,何文铸,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1
对西南山区春玉米采用起垄直播覆膜、起垄覆膜育苗打孔移栽、起垄直播覆膜再加苗期拱棚双增温3种增温措施,研究不同增温措施对春玉米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
[期刊论文] 作者:周华杰,刘亚东,付金东,隋方功,崔日鲜,,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5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条件下,在玉米9叶期前,分3次采集玉米冠层图像,同步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玉米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分析了通过玉米冠层图像分...
[期刊论文] 作者:强晓鑫, 侯力华, 马雅玲, 付金东, 何利东,, 来源:宁夏医学杂志 年份:2011
目的探讨Bcl-2、Bax在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表达,以及与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损伤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烙闭大鼠巩膜上...
[期刊论文] 作者:付雪丽,张惠,贾继增,杜立丰,付金东,赵明,,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淮平原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的“双晚”增产及资源高效的效应,选用2个中熟冬小麦品种和2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于2006--2008年先后在河南温县和焦作进行大田试...
[会议论文] 作者:付雪丽,张惠,杜立丰,赵东成,付金东,赵明, 来源:第一届玉米产业技术大会 年份:2008
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的"双晚"栽培技术是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为最大限度的挖掘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双晚"增产潜力,选用不同类型的2个冬小麦和2个夏玉米高产品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小麦和不同收获期玉米的群体物质生产,产量性能......
[期刊论文] 作者:彭廷, 熊加豹, 贾晓迪, 张静, 付金东, 杜彦修, 李俊,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
[期刊论文] 作者:彭廷, 熊加豹, 贾晓迪, 张静, 付金东, 杜彦修, 李俊周,,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陶志强,Shamim Ara Bagum,马玮,周宝元,付金东,崔日鲜,孙雪芳,赵明,,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6
为了探索运用数码照片中光谱(红、绿、蓝)的像素计算得到的冠层覆盖度(canopy cover,CC)对玉米长势及氮素营养状态进行非破坏性监测的技术。通过获取玉米冠层的数码照片图像,...
[期刊论文] 作者:彭廷,熊加豹,贾晓迪,张静,付金东,杜彦修,李俊周,孙红正,,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8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