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邓振镛,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1997
甘肃东部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麦田水分供需平衡研究仇化民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西峰745000邓振镛方德彪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关键词旱作区气候类型麦田水分平衡WATEREQUILIBRIUMOFWHEATFIELDUNDERDIFFERENTCL...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邓振镛,方德彪,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1997
甘肃东部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麦田水分供需平衡研究仇化民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西峰745000邓振镛方德彪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关键词旱作区气候类型麦田水分平衡WATEREQUILIBRIUMOFWHEATFIELDUNDERDIFFERENTCL...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 来源:设备管理与维修 年份:2006
直线电机是一种取消传统的中间转换装置,将电能直接转换成机械能作卣线运动的动力源和驱动机构。其基本工作原理:将传统的旋转电机的圆筒形初级展开拉直,当初级绕组通入三相电流......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1980
去冬今春,庆阳地区冬小麦发生了严重死亡。死亡在四成以上的冬麦田达225万亩,占冬麦面积的79.2%;绝苗翻耕的52万亩,占冬麦面积的18.3%,是本地区五十多年来冬小麦死亡最严重...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高升, 来源:电炉 年份:1986
YLM型炉用密封电机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由哈尔滨第二电机厂于85年研制成功,并通过了技术鉴定和投入批量生产。 炉用密封电机是可控气氛炉、抽空炉、真空炉...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李怀德,,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1979
杂交高粱是一种喜温耐旱的高产作物。其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力(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很高,表现在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宽色浓、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并且具有抗虫、抗旱、...
[期刊论文] 作者:邓振镛,仇化民, 来源:气象科技 年份:1996
甘肃东部旱作区小麦产量变幅大,不分生产力变化极不稳定,但潜力很大。冬小麦降水和土壤水分生产力平均为0.92kg/mm和0.85g/mm和0.75kg/mm。土壤贮水量是旱作区小麦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秋季土壤贮水量是翌......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王宁珍, 来源:气象学报 年份:1996
西北黄土高原,光照丰富,雨热同期。实施旱作带田一膜两用技术,可增温2-5℃,节水30-40mm以上,调水70%左右,热量利用率高达0.987,降水利用效率15.15kg/(mm·hm^2),气候生产力利用指数0.49,增产效益明显,变作物一年一作为一年......
[期刊论文] 作者:邓振镛,仇化民,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1999
旱作垅种(小麦)沟盖(玉米)地膜带优于目前推广的沟种(小麦)垅盖(玉米)带田种植形式。在作物共生期相互调水作更趋合理,平衡小麦,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供需矛盾,作物的生态条件更加适......
[期刊论文] 作者:刘耀武,仇化民, 来源:陕西气象 年份:2000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王宁珍, 来源:气象 年份:1995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77,比单作提高了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亩产可达到440-610kg,比单比增产20%-80%。......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王宁珍,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1994
1991~1993年旱作小麦-玉米地膜带田,试验研究表明,这项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降水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节水保墒作用,水分利用率高,比单作增产20%~80%。而垅种(小麦)沟盖(玉米)种植型式更优于传统的沟种(小麦)垅......
[期刊论文] 作者:方德彪,仇化民,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1996
旱作区的降水是土壤水库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水分补给量与自然降水量依存关系密切。10mm的降水量土壤渗透深度为7-9cm,降水渗入土壤中的水分为降水量的62-76%。不同气候类型雨季给土壤补......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王宁珍, 来源:干旱气象 年份:1991
1989年秋季,庆阳地区冬小麦病虫害大面积流行,发病较重的有159.59万亩,占麦田面积的51.3%。其中中南部发生的白粉病和锈病面积约114.83万亩,占发病面积的72%;北部发生的叶条...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王宁珍,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1995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试验表明,其增温保墒效应明显,比裸露麦田地温高2-3℃,促进了作物旱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改善了作物生态条件,比单作回茬麦增产53%;翌年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玉米带,节水调水......
[期刊论文] 作者:蒲金湧,仇化民, 来源:干旱气象 年份:1990
小麦千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大要素之一,在陇东旱作麦田生产中,气象条件的不同组合,对千粒重的高低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对陇东主要麦区灌浆全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找出其千粒重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李桂芳,,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1987
在陇东旱作小麦生产中,气候条件的好坏直实影响着小麦产量的高低,特别是小麦灌浆成熟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粒重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根据西峰地区近几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1984...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邓振镛, 来源:自然资源 年份:1995
在年降水量450—600mm的黄土高原旱作区,耕作土壤持水性好,渗透性强,具有显著的水分吐纳和调节功能,2m土层内可容纳550—600mm的水分,雨季降水是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蓄水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落......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李怀德,李桂芳, 来源:自然资源 年份:1988
【正】 陇东黄土高原属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区域。因海拔较高,地下水位低,雨养农业占主导地位。年太阳辐射量540—590KJ·cm-2,日照2300—260...
[期刊论文] 作者:仇化民,蒲金涌,马妮娜, 来源:干旱气象 年份:1992
土壤水分的贮存利用是旱作麦田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尤其是在陇东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匮缺,蒸散量较大,如何利用耕作技术的改进,最大程度地接纳大气降水,减少麦田休闲期的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