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王国维史学方法核心是"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此二重证据法...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7
二○○七年夏,旅美科技史家胡大年先生回京探亲,惠赠我一册他的英文博士论文China and Albert Einstei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即在国内已出版的《爱因斯坦在中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二○○六年)一书的底本。胡先生在论文中提到一件趣事:诗人徐志摩曾在其......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7
今年七月二十六日,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捡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漏儿,花十五块钱从一位湖南岳阳的书友那里拍得一册英文哲学老书:卞纳特(E.S. Bennett)的《哲学大纲》。  书没啥希奇的,以前从图书馆借过,也瞧过钱锺书先生年轻时作的书评。关键是它的扉页上有钢笔写的几......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俞大维晚年曾回忆说:“十八岁,我进入复旦大学预科,跟王宠惠先生念名学。”俞大维十八岁进复旦预科,时间是在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复旦那时还不叫大学,是复旦公学。名学就是逻辑。俞大维提到的王宠惠(字亮畴,广东东莞人,一八八一 —— 一九五八),是中国现代法学大家,曾留学耶......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王国维史学方法核心是“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行之。”(《古史新证·总论》)台湾历史学家黄一农《两头蛇》一书,有过“e-考据时代”的提法,就是我们这个......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书库藏有一批哲学类德文旧书,主要是新康德派诸大家如厄德曼(Benno Erdmann)、那托尔普(Paul Natorp)、鲍赫(Bruno Bauch)等人的作品。这些藏书来源相同,因为都盖有一枚红色椭圆形藏书章。章上刻着拉丁字:“Ex Libris T.H.Tong”,意即“T.H.Tong藏书......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好些年前,我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胡乱借书看的时候,曾经借到一位名叫Arnold Herman Kamiat的学者自费印行的The Critique of Poor Reason(1936)。此书书名明显模仿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内容已记不大清。可能是Poor/Pure这个对比当时对我......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二○○七年十月,我从网上购得一封郑朝宗先生写给原中华书局总编室主任黄克(后去文化艺术出版社)的信,信纸用厦门大学专用笺,写信年代不详,据说是从中华书局流出来的。这封信的内容和钱锺书先生有关,我把它节抄在下面,供“钱学”研究者参考:  黄克同志:  昨从福州归来......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一九二七年初秋,冯至从北大德文系毕业,远赴哈尔滨担任第一中学国文教员。陌生而黑暗的新环境使他终日生活在难熬的孤独中,“空空地对着几十本随身带来的书籍发呆,可是一页也读不下去”。在这些书中,有一部友人赠送的《叔本华文集》,冯至心情不好时,就在书上“写了些伤......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沙夫(Adam Schaff)写的《语义学引论》,是一本旁征博引、议论风生的哲学名著,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过汉译本,译者周易、罗兰就是中The Introduction to...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书库藏有一批哲学类德文旧书,主要是新康德派诸大家如厄德曼(Benno Erdmann)、那托尔普(Paul Natorp)、鲍赫(Bruno Bauch)等人的作品。这些藏书来源相同...
[期刊论文] 作者:五明子, 来源:读书 年份:2008
小时候似懂非懂地读郑昕(原名秉璧,别名汝珍,一九○五—— 一九七四)《康德学述》一九八四年重印本,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的学生齐良骥所写《重印感言》里面的一段回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郑昕在沙滩北大红楼讲康德哲学,态度近乎虔诚,令人萦怀难忘。更可贵的是,他不只一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