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北京纪事(纪实文摘) 年份:2007
经济学家于宗先先生给出了自...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管理科学 年份:1994
生产资料之运用与发展策略之选择于宗先一、前言一国经济之发展,端赖其生产资源之适当组合与有效运用.生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是否即有杰出的经济表现,而生产资源贫乏的国家是否即无经济发展的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功耀, 来源:财政监督 年份:2003
【正】 采写于宗先教授,着实有些为难,一则因为先生身居台湾,我一介平民,不大可能飞临宝岛,在"中华经济研究院"与他促膝而谈;二则我对台湾的经济状况、学术阵容远没有大陆熟...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2018
新时期,企业基于战略视角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回报社会的一种体现。企业在开展社会责任管理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就战略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的战略视...
[学位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 年份:201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阶段,激烈的竞争迫使更多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成了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领域。然而,很多企业缺少这一领域比较成...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商场现代化 年份:2018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全球经济文化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企业而言,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中国软科学 年份:1993
经济发展来自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是否需要产业政策?在一般开发中国家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迈入已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多元化成为流行的观念时,产业...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统一论坛 年份:2004
近年来,“爱台湾”似乎已成为岛内一种口头禅,而且用“爱台湾”与否作为区分省籍、分裂族群的尺度。其实,一个人爱不爱台湾完全在于他对台湾社会是否有所贡献。凡对台湾社会有贡......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开放导报 年份:2004
一、前言每个国家都希望它的产业能永续发展,但是要达成这个愿望并非易事,因为时代在不断地嬗递,而环境也在不断地变迁,如果缺乏精益求精的创新与改进,某一时期产业上拥有的...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开放导报 年份:1993
【正】 产业结构的改变主要来自技术的进步,而经济体制的改变,基本上源自决策者。前者能引起传统产业的衰落,后者则能使现有经济体制瓦解。自本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许多东欧...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开放导报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经济学家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经济学家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经济学家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02
世界经济复苏是台湾经济复苏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于台湾经济复苏,必须考虑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一、台湾投资环境是否有所改善? 首先检视台湾投资环境是否有所...
[会议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 年份:2006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之冲击,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如何去适应全球化的冲击,且仍然保持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球化是无可避免也无可抗拒......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理论参考 年份:2009
“海峡经济区”构想的实现,需要两岸政府放弃国防安全为第一考虑,让台湾与福建直接三通。近年来,两岸开放小三通,使金门与厦门的交流关系密切起来,作为战The realization o...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经济学动态 年份:2005
对于任何一种开放型经济而言,它的产业要随环境的变迁而转型,如不能及时转型,这种产业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在产业转型之前,会有很多机会需选择与掌握,如选择得当,就会更上一层楼;如选择不当,就很难存在。在过去50多年,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经由以初级产业为主导时期,转型到以二......
[会议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海峡论坛·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 年份:2009
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始于1978年,从1949年至1978年,两岸处于敌对状态,彼此不相往来。惟自1988年起,一方面由于大陆对外开放幅度愈来愈大;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同意一般人......
[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先, 来源:经济学动态 年份:2004
近10年来,为东亚缔造繁荣局面的日本和中国台湾经济竞由绚丽变为黯淡的事实,令不少人诧异。难道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写照?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为了寻求它的答案,我们不妨从二者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去观察。毋庸讳言,它们均强调对外贸易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