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袁文焕,于孝如,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警惕条锈菌新小种30、31号危害小麦袁文焕,于孝如,李高保,金欣藻(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杨陵712100)小麦品种繁6,是70年代初由四川农学院颜济教授采用7个亲本材料复交育成。它具有晚播早熟、高产、...
[期刊论文] 作者:袁文焕,于孝如,李高保,金欣藻,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警惕条锈菌新小种30、31号危害小麦袁文焕,于孝如,李高保,金欣藻(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杨陵712100)小麦品种繁6,是70年代初由四川农学院颜济教授采用7个亲本材料复交育成。它具有晚播早熟、高产、...
[期刊论文] 作者:于孝如,李高保,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0
对小麦育种材料分圃进行条锈病接种鉴定。参试品种对条中23、25、26号小种抗性愈来愈高。条中28、29号小种对含 YR-9为主要抗源的“洛类”衍生品种有较强的致病力。该两个小...
[期刊论文] 作者:于孝如,袁文焕,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1995
以12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和1个类型对5282个国内育成的品种(系)和国外引进的1405个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共43038个次(一小种一品种为1个次)。通过抗条锈鉴定,共计125个左右品种在......
[期刊论文] 作者:于孝如,赵中宁,刘丽梅,,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9
近年来,芝麻茎点枯病[Macrophominaphaseoli(Maubl)Ashby]在我省蔓延很快。1988年我们在特作所的芝麻品种资源鉴定圃中对病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田间症状表...
[期刊论文] 作者:于孝如,袁文焕,李高保,,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7
黄、淮冬麦区8个育种单位的品种(系)和从28个国家引进的1304份国外品种资源,先后分圃接种条中17、18、22、23、25、26、27、28号及水源11菌系研究其抗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各...
[期刊论文] 作者:路端谊,于孝如,袁文焕,,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79
1978年我省条锈病发生极轻。据5月1日调查,汉中地区除高寒阴湿秦巴山区的宁强县发病较严重外(普遍率为80~100,严重率为10~65),其他县发病很轻。在关中,5月中旬调查,省东和西部...
[期刊论文] 作者:于孝如,李高保,金欣藻,,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0
对小麦育种材料分圃进行条锈病接种鉴定。参试品种对条中23、25、26号小种抗性愈来愈高。条中28、29号小种对含 YR-9为主要抗源的“洛类”衍生品种有较强的致病力。该两个小...
[期刊论文] 作者:于孝如,袁文焕,金欣藻,李高保,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1993
对抗条锈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和毒力不同的条锈菌小种互相作用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锈菌在入侵期(接菌48h)感病品种酶带一致,免疫品种酶带...
[期刊论文] 作者:于孝如,袁文焕,李高保,金欣藻,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1995
以12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和1个类型对5282个国内育成的品种(系)和国外引进的1405个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共43038个次(一小种一品种为1个次)。通过抗条锈鉴定,共计125个左右品种在......
[期刊论文] 作者:袁文焕,李高保,于孝如,常雨龙,,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0
1979—1988年关中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的主要类型是条中22、23、25、26、27号;1988年名条中28、29大量出现。致使关中近年推广的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根据生理小种从出现到流...
[期刊论文] 作者:袁文焕,于孝如,李高保,常雨龙,,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8
1979——1986年依次发现条中26、27、28、29号4个新小种和“水源11类型”。它们使一批抗源和品种先后失去抗性,及时掌握小种的变化趋势和新小种的出现,对育种和生产部门都是...
[期刊论文] 作者:袁文焕,于孝如,李高保,路端谊,,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5
1983年关中、陕南是小麦条锈病轻度流行年份。即上年秋苗虽罹病重,但菌源越冬率不高,春季菌量积累慢,发病迟而轻,产量损失不显著。结合秋、春季病情调查,本年度在陕、甘、川...
[期刊论文] 作者:袁文焕,于孝如,李高保,常雨龙,,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7
对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1)在大面积普采的同时,设置“小种锈集圃”。每个生态代表地区,采有50份菌样,即可反映当年小种区系的实...
[期刊论文] 作者:路端谊,于孝如,袁文焕,李高保,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86
为发掘旱原小麦育种亲本资源,研究农家品种的抗逆性是十分必要的。但以往对农家品种,国内外接种多种小种研究其抗锈性的工作很零星。解放初期卜慕华等在天然诱发杀件下,对15...
[期刊论文] 作者:路端谊,袁文焕,李剑雁,李登科,于孝如,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80
陕西省是小麦条锈病常发地区。从1956—1964年九年中,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流行,其中1957、1958、1960和1964年出现过四次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1965年以来,推广了以“丰产3号...
[期刊论文] 作者:袁文焕,李高保,于孝如,金欣藻,王保通,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96
1991—1994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是条中29号、“洛13致病类群”及“洛10致病类群”,在此其间还发现了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号,它们对当前生产品种的毒力频率高达80.59%,既感染含Yr9的品种,又可感......
[期刊论文] 作者:袁文焕,于孝如,常雨龙,路端谊,李剑雁,蒋平均,,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1
一、近年来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1976年秋季,是我省小麦条锈病得到控制十年后又开始发病的一年。该年9月份在太白山区海拔1600公尺的终南公社,发现了越夏菌源,11月中旬...
[期刊论文] 作者:汪可宁,吴立人,孟庆玉,谢水仙,路端谊,袁文焕,于孝如,宋位中,刘守俭,王吉庆,杨家秀,黄光明,李艳芳,杨世诚,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86
本文报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75—1984年鉴定的9254个标样的结果,对发现的条中21—28号等小种进行了广泛研究,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品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