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98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国农业不仅实现了持续高产,而且没有出现其他地方普遍发生的土壤肥力严重衰退现象。因此,传统农学中有丰富的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10
以哈尼族史诗为基础的研究表明,在遥远的虎尼虎那,哈尼过一种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在什虽湖边,哈尼驯养了动物并开始种植作物。在嘎鲁嘎则,哈尼大约处在一种游耕和游猎的状...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01
中国农业从发生的时候开始就以种植业为主,与欧洲国家相比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导致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雨热同步,四季分明的...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1
与经济学家们主张规模经营不同,我国传统农业主张“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造成传统“反常”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提倡精耕细作,反对粗放经营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我国人口众多,长期人多地......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2004
分工是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分工意味着生产的专业化、单一化和规模化。专业化、单一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破坏土壤,污染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分工带...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15
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和突出特点有: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出发点的农学指导思想;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的农业经营策略和精耕细作...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02
西方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察异,探寻一事物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察同,探寻自然界万事万物共同具有的基本规律(气阴阳五行规律)。以察异为特...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15
农业是通过人工管理,利用动植物的生物机能,利用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土壤、水源等条件,为人类生产农副主品和部分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人类在土地上劳作,对动植物进行管理,这都牵涉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人类的自然观,人对自然界的基本看法制约和决定......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病虫害的发生是"反常",是由于气的正常运动受到了干拢,偏离了常规.气的运动之所以会偏离常规,则是由人们违反自然的不当的行为造成的.因此防止病虫为害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根据...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3
自然界的事物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区别事物,找寻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科学的重要特色是求同,探寻自然事物共同具有的气阴阳规律。以......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份:1999
我国北方降水不足,存在着旱灾易于发生的自然条件。近些年来,黄河年年断流。许多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给片面依赖灌溉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敲响了警钟。北方地区的农业有近万年的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大自然探索 年份:1999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引起了科学界对我国传统学术的浓厚兴趣。本文对我国传统的作物生长发育理论作了讨论。(1)《农说》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2)“五行”与作物生长发育;(3)《知本提纲......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97
我国传统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与西方根本不同。本文集中讨论了马一龙《农说》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与西方不同,并且与我国古代《吕氏春秋·十二纪》、...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2
自然界的事物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区别事物,找寻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科学的重要特色是求同,探寻自然事物共同具有的气阴阳规律。以察异为特点的科学是累积性的,并且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以察同为特色的科学则是相对静止的......
[期刊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7
与西方用理性来规定人的本质不同,中国传统用德性来规定人的本质。由于人是一种德性的存在,人就应该过一种以德性为根据的生活,中国的古代文明是一种德性的文明。在这种德性的文......
[学位论文] 作者:严火其,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1998
该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人口、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认识中国的农业传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