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丛浦珠, 来源:质谱学报 年份:1995
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初步证实,自然界有机人合物可能存在的合理分子式在种类和数量上是有限和可知的,对分子量1000以下的式范围了符合实际的界定方法和计算式。据此已经人工书写或计算......
[期刊论文] 作者:丛浦珠, 来源:质谱学报 年份:1989
本文根据二项式以及图解和举例,详细说明了有机质谱中同位素峰的丰度计算和同位素原子的分布,提出了同位素峰丰度的简单的倒推算法和最少离子数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丛浦珠, 来源:质谱学报 年份:1998
经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质谱特征裂解方式是存在的,其化学结构特征是必须具有1,2-和5,6-双键以及可转移的7位氢原子,裂解如下:由结构特征而言,这是有机质谱的第六种子特征裂解方式......
[期刊论文] 作者:丛浦珠,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3
本文报告三尖杉碱类和三尖杉碱的酯类质谱恃征,这些特征对同类新生物碱的结构测定以及对于人工合成类似物的定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ester-like...
[期刊论文] 作者:丛浦珠,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4
本文报告阿卡宁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质谱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单独地对新化合物O-β-乙酰氧基异戊酰基紫草素(5)提出了完整的结构。并经NMR数据证实。This article rep...
[期刊论文] 作者:丛浦珠,,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1981
比较了23个茛菪醇羧酸酯类生物碱的质谱,发现C_6和C_7有无含氧取代基,是产生不同质谱特征的重要结构因素。根据不同质谱特征,可以容易地推测这类新生物碱的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丛浦珠,,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2012
(ISBN 978-7-122-11794-6)该书详细介绍了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组合方式和分布规律,给出了依据分子量(1000以内)确定对应的分子式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化学工作者在分析和鉴定...
[期刊论文] 作者:谢亚雄,朱雁,刘芳, 来源: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 年份:2004
消旋山莨菪碱是我国科学工作者从唐古特山莨菪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两种生物碱之一,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现在已经能人工合成.丛浦珠最早开展了山莨菪碱的质谱研...
[期刊论文] 作者:关玲,丛浦珠,,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1992
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得到分离,质谱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已知结构的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的归纳总结,With...
[期刊论文] 作者:翟宏斌,丛浦珠,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90
本文通过低分辨和高分辨质谱和亚稳分析,对五味子甲素(schisandrin A,1)等23个从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植物中分离出的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了质谱裂解方式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邹忠梅,丛浦珠,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91
从藿香(Agastache rugosa O.Kuntze)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Ⅰ~Ⅷ分别鉴定为山楂酸(maslinic acid,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3-乙酰基齐墩果醛(3-O-acetyl olean...
[期刊论文] 作者:李立军,丛浦珠, 来源:质谱学报 年份:1997
本文对17个海南新碱类似物的电子轰击质谱裂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邹忠梅,丛浦珠,,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1990
藿香为一常用传统中药,早在汉末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祖国医学认为,其味辛,入脾、胃、肺三经,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解表的功能,被历代医家视为暑湿时令之要药,临床应...
[期刊论文] 作者:邹忠梅,丛浦珠,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99
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ium)植物约有500种,我国有110种(包括变种和引进的外来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1]。本属的不少品种既可食用也可药用,如小根蒜、蒜、韭、葱等[2]。对葱属植物的研究始......
[期刊论文] 作者:赵淑平,丛浦珠,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89
本文采用GC—MS、GC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贮存的小茴香挥发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小茴香花、叶挥发油在室温条件下贮存二个月后,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产物有甲氧苯基丙酮...
[期刊论文] 作者:杨峻山,丛浦珠, 来源:质谱学报 年份:1992
本文报告了蜜环菌己素(armillarigin,6)结构的质谱测定,证明其为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延镛,丛浦珠,,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64
本文报告了无粘合剂的氧化鋁薄层层离法在甾体皂甙元分离鉴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通过一系列实驗确定:(1)作为吸附剂的氧化鋁应为中性,細度小于140篩孔,活度为Ⅲ或Ⅳ級;(2)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杨峻山,丛浦珠,,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1988
本文报道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丝体分离出的五个倍半萜醇芳香酸酯、即蜜环菌戊素(melleolide,1)蜜环菌甲素(armillarin,2),蜜环菌乙素(armillaridin,3)蜜环菌丁素(a...
[期刊论文] 作者:邹忠梅,丛浦珠,等, 来源:中国药学:英文版 年份:1997
从土藿香根中得到两个二萜化合物,藿香酚(2)及异藿香酚(3),经光谱解析(IR,UV,HR-MS及NMR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1,14-dihydroxy-12-methoxy-19(4→3)abeoabieta-4(18)8,11,13-tetraen-7...
[期刊论文] 作者:关玲,权丽辉,丛浦珠,,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份:199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茎叶的挥发油成份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4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3.75%。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