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理论探讨 年份:1996
──答郭凤海同志丛大川《岭南学刊》1995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智能史观刍议》,该刊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同志的《智能史观和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
[期刊论文] 作者:郑治, 来源:岭南学刊 年份:1996
劳动实践的本质与唯物史观──与丛大川同志再商榷郑治读了丛大川同志的《人的自由发展观与智能创史观─—兼答郑治同志》(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6期)一文,使我们对作者“对马克思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郑治, 来源:岭南学刊 年份:1995
──与丛大川同志商榷郑治《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同志的《智能史观刍议》一文(以下简称丛文)读后很受启发.丛文在两个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突...
[期刊论文] 作者:郭凤海, 来源:理论探讨 年份:1996
智能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智能观──与丛大川、郑治两同志商榷郭凤海一、回顾:智能哲学的提出《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了丛大川《智能史观刍议》(以下简称《刍议》)、1995年第2期发表了...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5
论思维社会学丛大川一、关于“社会思维学”和“思维社会学”的界定。关于“社会思维学”,张育铭同志界定为:“社会思维学就是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下,人们(即个体与...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亮,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丛大川先生阐发他的“马克思哲学观”的主要文本依据。本文在着重辨析了丛大川先生赖以立论的若干技术性事实的真相后,对国内学界客观存在着的不严...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理论探讨 年份:1994
关于检验人的实践活动的标准──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标准”再到马克思的“三个尺度”丛大川“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人们通常把这一问题视为认识论问...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1995
丛大川先生的书评代表了一种看法。欢...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理论探讨 年份:1998
重新解读马克思《提纲》的哲学精神实质丛大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国内的实践唯物主义派别的主要文本根据。尽管该派内尚存诸多分歧,但基本点大体一致:把《提纲》中的哲学...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6
论马克思哲学的性质丛大川对于马克思哲学,传统教科书将其解释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将“物质”本体及由此推广出来的“社会存在”视为其逻辑基石,故这种解释系统即...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年份:1996
就此话题我们专访了大连水产学院马列教研室主任、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丛大川教授...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8
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丛大川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认为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它解构并超越了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在批判地接受费尔...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7
“类思维学”刍议丛大川十几年来在钱学森同志的倡导下,我国的思维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从传统的狭隘的抽象逻辑思维推进到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立...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是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证还是人道主义的价值评价——有关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几个问题丛大川马克思所进行的哲学革命的实质是什么?这可以说是马哲史研究中的一特大问题。传统教科书...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现代价值哲学的崭新建构──《现代价值观念的追求》之我见丛大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换,价值观念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在目前不多的研究专著中,由李嗣水和...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岭南学刊 年份:1994
市场经济条件下流行哲学原理体系改革刍议丛大川随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的全面深化,流行的哲学原理体系面临着严峻的历史性挑战。如何深化哲学原理体系的改革...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理论探讨 年份:1997
──与王金福、刘怀玉、朱宝信同志谈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丛大川我在《理论探讨》1996年第2期发表了《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和最后纲领》一文,将马克...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岭南学刊 年份:1995
人的自由发展观与智能创史观──兼答郑治同志丛大川非常感谢郑治同志对我文(《智能史观刍议》载《岭南学刊》1994年第5期)的批评(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2期《智能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致吗?》...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9
编者按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丛大川教授的“实践人道主义”解读有较大的学术影响。自90年代初始;他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诸文本进行解读和对马克思哲...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年份:2004
丛大川同志的这篇文章提出了检验实践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问题。这是比真理标准更深层次的问题,搞清它有益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