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丘清燕,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9
摘要生物统计学是农林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当前,这门课教学中遇到以下问题:教材中数学公式复杂和概念定理繁多;教师教学中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课本知识内容陈旧;对学生考核方式老套,缺少对实践技能的考察。因此,改革以存在问题......
[学位论文] 作者:丘清燕,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3
20世纪50年代初期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酸雨的主要受体,研究森林对酸雨的响应及其调节机制意义重大。地表水化学......
[学位论文] 作者:丘清燕,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6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来源,如何采取更有效地农田管理措施增加土壤碳氮固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始终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物秸秆还田是农田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和培肥地......
[期刊论文] 作者:丘清燕, 来源: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21
“生态学”作为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在实施“课程思政”中面临着一些挑战,表现为观念上的认识程度不深、课程上的偏理成分较多、师资上的思政知识欠缺、教学上的传授方式不新。其实,“生态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我们要坚持以“立德......
[期刊论文] 作者:丘清燕,胡亚林,,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8
一氧化氮(NO)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大气环境化学和全球变暖中起着重要作用。森林土壤是NO的一个重要来源。硝化、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以及化学反硝化是森林土壤NO产生的主要途径。当前,关于各个过程对NO排放的相对贡献以及生物和环境因子对各个过程NO产......
[期刊论文] 作者:丘清燕,杨钰,王浩,胡亚林,,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20
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在碳、氮循环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易分解有机碳的输入可以通过正(负)激发效应加快(减缓)原有SOC的矿化。然而,先前的研究更多关注易分解有机碳输入量对表层(0~20 cm)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其对深层(>20 cm)土壤激发效应的影......
[期刊论文] 作者:雷梅, 丁驰, 甘子莹, 丘清燕, 来源: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年份:2020
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1 a生杉木幼苗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添加不同形态氮(NH4+-N和NO3–-N),对其养分元素和生长状况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MF显著提高了杉木的苗高和生物量,促进了......
[期刊论文] 作者:丘清燕, 梁国华, 黄德卫, 陈小梅,, 来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3
通过综述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来源、测定方法、迁移过程,介绍了温度、土壤湿度、土壤pH、降水变化及氮沉降等非生物因素及生物因素(凋落物数量、质量)变化对森林土壤DOC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浩,杨钰,习丹,丘清燕,胡亚林,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20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量库,其微小的变化也能使大气中CO2浓度发生巨大的改变,植物来源碳的输入能通过激发效应促进或抑制土壤有机碳(SOC)的分解,对SOC的动...
[期刊论文] 作者:许艳艳,武兰芳,李彬彬,丘清燕,秦越,,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5
为评价不同耕作措施下华北平原农田土壤N2O排放及其农学效率,通过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CT+)、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CT+)、免耕秸秆还田(NT+)、免耕无秸秆还田(NT?)4个处理田间定位试验,采......
[期刊论文] 作者:丘清燕,陈小梅,梁国华,周国逸,张德强,,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通过模拟酸沉降实验,研究了旱季期间(10—3月份)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在4种不同pH模拟酸雨处理(对照、pH 4.0、pH 3.5、pH 3.0)下地表径流水化学输出特征。结果显示:(1)地表径流pH随酸处理强度增强呈"U"型变化模式,酸沉降对地表径流pH的影响不显著(P>0.05),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丘清燕, 姚快乐, 刘骏, 葛志强, 许文斌, 刘红晓, 胡,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9
土壤有机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的改变都将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急剧改变。易分解有机碳的输入可以通过正/负激发效应加快/减缓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并最终影...
[期刊论文] 作者:雷梅,甘子莹,谭世广,宋秀玲,上官翰婷,丘清燕,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2023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NH4+-N、NO3--N)对杉木根际土壤氮(N)与磷(P)养分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杉木幼苗在接种摩西......
[期刊论文] 作者:梁国华,李荣华,丘清燕,陈小梅,周国逸,褚国伟,张德强,,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4
通过对模拟酸雨处理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试图探讨南亚热带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对森林凋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