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万云洋,, 来源: 年份:2004
随着高分子化学的极大发展,塑料容器(如塑料瓶和塑料袋)已经全面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从塑料识别码的正确认识和塑料材质的温度耐受性关系,指出了塑料容器在饮食、尤...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2010
塑料材质(如塑料瓶和塑料袋等)已经全面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国内外对于塑料材质的健康效应均缺乏相应的认识.本文就几种常见塑料材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乙烯、聚氯乙...
[学位论文] 作者:万云洋,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3
漆液成分主要是漆酚、糖类物、漆酶、糖蛋白(含氮物)和水分等.尽管漆酶是一种罕见的多功能的酶,但关于它的研究较其它氧化酶要少.不过近年来已经有许多著名的生化学家进入了...
[会议论文] 作者:万云洋,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本文首次提出,依赖位置顺序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取代基书写顺序,比如,对于化合物4,8-二乙基-5-羟基-11氯-12丁基-15甲氧基-18溴廿三烃-6,13-二烯-19炔-3,9-二酮(Figure 1),...
[会议论文] 作者:万云洋,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摘要集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 赵国屏,, 来源: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2017
球类或类球(果菌、球菌、缪菌、卵菌、橄菌等)微生物是原核微生物最早发现、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细胞生命形态之一,迄今已有果菌140余属800多种60多亚种,球菌30余属60多种,缪菌10余属......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 赵国屏,,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2004
原核微生物的发现已有约340年,成千上万的原核微生物被发现和命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众多新的种属已经得到鉴定和命名,对这些微生物系统的总结并对中文命名...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 赵国屏,,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2004
总结迄今已经发现鉴定的原核微生物中磂菌48属150多种,绿硫菌6属20余种,紫硫菌33属近百种,硫菌23属56种,脱硫化功能菌50属210多种,脱硫和脱硫化物功能菌20多属50多种,硫歧化...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赵国屏, 来源: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2016
本文明确了对于现行中文对原核微生物习惯命名中的虚字"菌"字,在定义希腊文名词bios和新拉丁文名词bius-um-a时可具有实际意义。与微(micro/mikros)组合时,表示有尺寸特征,但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穆红梅,万云洋,, 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8
人工干预后稠油藏内部微生物群落会发生复杂变化,为进一步明确微生物活性和代谢多样性,选取辽河油田不同开发方式内8口采油井,利用佰珞生态(Biolog-ecology,Biolog-ECO)技术...
[会议论文] 作者:万云洋,费佳佳, 来源:两岸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2015年会 年份:2015
专业基础课程-大学生科技创新-本科毕业论文一体化教学(TUReIT)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来的一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可以贯穿本科四学年和全部基础课程.其教学核心是课...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杜予民,,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2007
阐述了漆酶的研究进展,对漆酶研究中的铜离子活性中心、三维结构和催化机理研究作了重点阐述。...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杜卫东,, 来源:油气田环境保护 年份:2017
含硫物质或含硫化合物,在自然和生态循环中十分重要而独特,对于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都有重大意义,文章试图简明扼要的厘清硫化物和硫化合物、二硫化物和连硫化物等生物化学实...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杜予氏, 来源:林产化学与工业 年份:2008
对漆酶来源,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尤其是我国的特产资源漆树及其他植物漆酶,酶的稳定化及固定化,生物整治、对木质素的作用及其绿色化学各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杜予民,, 来源:林产化学与工业 年份:2008
对漆酶来源,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尤其是我国的特产资源漆树及其他植物漆酶,酶的稳定化及固定化,生物整治、对木质素的作用及其绿色化学各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On the l...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费佳佳,赵国屏, 来源: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2016
140多年前发表的竿菌和杆(小杆)菌同属最早发现和定名的细菌类之一,迄今已有成百上千的菌种得到鉴定、分类和命名。中文微生物学命名和整理滞后,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不......
[会议论文] 作者:武旻, 郝建朝, 万云洋,, 来源: 年份:2017
对于磷成矿有若干研究,但迄今尚无报道藻类对磷矿分解的研究。为研究铜绿微囊藻是否能分解磷矿来满足自身对磷的需求,本文在铜绿微囊藻中加入不同量(0.5g/L,1.0g/L,2.0g/...
[期刊论文] 作者:万云洋,吉田孝,韩淑琴, 来源: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2017
以地理位置和人名命名是原核微生物命名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基于中日(东亚汉语圈)同文,从拉丁文转译时,错译和/或误译涉及日本和琉球的菌名是不允许的。本文初步介绍一些涉及......
[会议论文] 作者:万云洋,张毅,叶俊辉,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万云洋,王贺,王宇天, 来源:第八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 年份:2016
戊二醛是一种经典的消毒剂,但特定废水中大量戊二醛的存在严重影响生化处理.本文从0.2%戊二醛溶液中富集分离出3株好氧菌BRZJ01、BRZJ02和BRZJ03,其中BRZJ01菌为橄形或短棒形,长度为0.9-1.2μm,宽度为0.5-0.8μm,聚集或单独生长,密度1-3个/μm2;BRZJ02号菌为杆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