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9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瑞兴,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1980
黑土和黑钙土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业土壤,土质肥沃,生产潜力大,是我国粮豆生产的重要基地。黑土和黑钙土肥力重要标志之一是结构性好,水稳性团粒结构较其他土壤多。本文仅就...
[期刊论文] 作者:丁瑞兴,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1979
黑土和黑钙土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土壤类型及重要产粮地区,目前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但仍有大量荒源可供开垦种植,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黑土和黑钙土是...
[期刊论文] 作者:丁瑞兴,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1985
棕壤和黄棕壤是我国东部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地带性土壤,其典型植被分别属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湿润多雨,是比较Brown soil and yellow brown...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年份:1996
运用主组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白浆化土壤的粘化过程.认为粘粒的化学组成与粘粒的矿物组成相一致;在淋溶过程中,矿物分解可形成蒙脱石和高岭石,粘淀层是土体脱硅富铁铝化过程和粘粘形......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年份:1995
研究江淮地区白浆土铁锰核的重量分布,颜色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白浆层中结核含量最高且多具有同心圆结构,结构颜色和形状决定于颗粒的大小,在结核中发生了Si,Fe,Al和Mn的富集,其它......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土壤学进展 年份:1995
白浆化土壤在我国北亚热带地区占有很大的面积,在次生林地、旱地和水田中皆有此类土壤分布,以往的研究使白浆土形成条件、属性以及发育特征的理论不断得到完善。但目前...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科技通报 年份:1997
研究了北亚热带地区7个白浆化工土壤的元素化学组成,认为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受母质的影响。主组无分析表明,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程度以铁和锰最为活跃,钛相对稳定,而钠,钾,硅和镁......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科技通报 年份:1995
研究了白浆化土壤氧化铁的含量、氧化铁矿物类型及其形成条件,论述了白浆化土壤成土年龄相对较,疽形成过程受现代成土条件制约,成土母质可能具有不均一性。...
[期刊论文] 作者:胡雪峰,丁瑞兴, 来源:土壤 年份:1998
研究了低硒茶园土壤施硒,叶面喷硒后茶株吸收和富集外源硒的特性,探讨代硒茶园生产富硒茶的途径。茶园土壤施硒后,茶叶含硒量增加缓慢。增幅小。大田推广时硒的施用剂量应为0.25kg/hm^2。在......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01
通过孢子花粉、石英砂颗粒和土壤微形态学分析,研究北亚热带江淮地区白浆化土壤的发生学特性.白浆化土壤下部土体经历了暖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和亚热带草原景观,为高能化学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1994
根据江淮地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以来生物气候环境的变化,论述了不同时期土壤与环境的演替过程,从而分析自浆化土壤形成的特点是以下蜀期沉积物为母质,经过褐土化、黄棕壤化......
[期刊论文] 作者:吴欣,丁瑞兴, 来源: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石棉芹,丁瑞兴,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1999
用亚热带茶区的4种未垦荒地土壤作土柱模拟,研究了重施尿素和覆茶树落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茶树落叶处理都能酸化土壤,尤以0-20cm的表层最为明显,其中又以赤红壤和黄壤的......
[期刊论文] 作者:丁瑞兴,黄骁,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1
黄棕壤植茶以后,土壤pH下降,土壤酸度随植茶年限的增长而增大,且上层土壤pH的减幅大于下层土壤。茶园土壤的酸化是与茶树对铝和氟的生物积聚、土壤交换性铝与铝络合物的增加...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7
本文对北亚热带地区七个白浆化土壤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重,轻矿物含量表明土壤继承了母质的特性,粘淀层与漂白层的母质沉积是间断的,前者风化强度大于后者。......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运用孢粉分析、石英砂表面电镜观察和土壤微形态等手段,阐述了土体内部物质来源及成土环境的差异性、上部漂白层为多种成因堆积物,为低能化学环境;下部粘淀层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经......
[期刊论文] 作者:胡雪峰,丁瑞兴,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1998
本文对以3,5—二溴邻苯二胺(DDB)为显色剂的紫外分光光度测硒法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使该法在测定植物和土壤微量硒时更趋完善。In this paper, several improvements have been put...
[期刊论文] 作者:傅桦,丁瑞兴,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1997
本文对安徽、河南和湖北等地7个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颗粒组成继承了成土母质黄土的特性;土壤表层和漂白层与粘淀层相比,基本性质存在明显的不同In thi......
[期刊论文] 作者:丁瑞兴,黄骁,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1
黄棕壤植茶以后,土壤pH下降,土壤酸度随植茶年限的增长而增大,且上层土壤pH的减幅大于下层土壤。茶园土壤的酸化是与茶树对铝和氟的生物积聚、土壤交换性铝与铝络合物的增加...
[期刊论文] 作者:杨兰芳,丁瑞兴,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土壤施硒盆栽试验设置 6个处理 ,其施硒量分别为 0 ,0 5 ,1 0 ,5 0 ,10 0 ,16 7mg/kg。叶面施硒盆栽试验亦设6个处理 ,分别用含硒 5 0和 10 0 μg/mL的Na2 SeO3 溶液 ,...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