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光博,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1998
丁以升先生商榷张光博我记得鲁迅讲过,有些年轻人为了出名,首先对名人发难,当他得到名人的回敬后,他也就出了名。丁以升先生在《法学》1996年第6期《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文...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法学 年份:1996
“拿波伦酒吧典当担保纠纷案”研讨综述●丁以升近年来,典当业在全国方兴未艾,典当纠纷案时有发生,但是,由于立法滞后,法院在审理这类新型案件时基本上无法可循。日前,国内首例典当...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法学 年份:1998
自由、理性、利益与法律——马克思早期立法思想探析丁以升本文所说马克思早期的立法思想,是指马克思在与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决裂之前,在理性法观念指导下所持的立法思想。它们...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法学 年份:1996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评当前法学界的一种新动向●丁以升最近,法学界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动向,极少数学者先后发表文章,指出当前法学研究中有淡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胡琴,, 来源:法学 年份:1997
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遗留问题———“郑加银诉郑爱琴房屋确权纠纷案”研讨综述●丁以升胡琴“郑加银诉郑爱琴房屋确权纠纷案”(本案案情参见《讼屋到底应判给谁———对一起房...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99
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中国与西方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部分应归因于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就是“自然法”与“实在法”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有无? 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99
一般认为,司法判决是确定的,每个案件都存在着“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事实上,在判决的形成过程中,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在发挥着作用,因而,判决往往是不确定的。判......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恶法非法论是自然法学派的一项著名的理论。自古希腊至近当代,自然法学家始终坚定地认为,法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实在法如果违背自然法的要求,就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律。恶...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在现代社会,法院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纠纷的裁判中心",除承担着一般的纠纷裁判功能外,还承担着从纠纷裁判功能中衍生出来的权力制约功能和公共政策创制功能。我国法院在功能上...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3
在当代西方法学界,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三大法学派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学术争论,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在此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1
中性行为是处于法律调整范围之外的行为,它们既没有得到法律的允许,也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中性行为的成因在于法律的谦抑性、法律的抽象性和法律的不周延性。在人的行为中,...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04
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般法律规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不过,在法律经济分析的假定前提、理论支...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法学 年份:2005
对于法的阶级性理论 ,我国法理学界在上个世纪 50年代和 80年代曾有过两次激烈的争论。新近的一次争论肇始于上个世纪 90年代。与前两次争论不同 ,在这次争论中 ,对法的阶级...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法官不是行政官员,而是社会纠纷的裁判者。但是,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却习惯于把法官混同于行政官员,从而滋生出一种严重的法官官僚化倾向。其主要表现是:法官...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另一种是大陆法系的参审制。这两种陪审制度的主旨都在于吸收普通民众参与诉讼,从而将"民间智慧"和"大众理性"...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法学 年份:2004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 ,在日前召开的“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 ,来自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市社科院法学所、复旦大学法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如...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04
在西方国家的司法领域 ,司法的精英化和大众化两种现象同时并存。它们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并有相关的制度予以支撑。司法的精英化代表着司法的“职业理性” ,而司...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03
法律的本体问题,是法哲学领域的重要理论范畴之一.探讨法律的本体,目的在于为法律的存在提供合法性论证.历史地看,关于法律本体的哲学思考主要表现为三种理论形态之间的历时...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02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以升, 来源:法律科学 年份:2004
在归责原则和损害赔偿两个问题上,现代侵权行为法及其相关的理论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是侵权行为法过分推崇公平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对此,法律经济学另辟蹊径,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