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008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作品是影视剧拍摄的重要题材,很多影视剧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可以说,文学作品为影视剧拍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中还包含一些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对于社会大众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英美文学作品相对于中国的文学作品来说,又有其特殊性,本文以《简爱》为例,探究在这部英文文学作品的影视剧艺术价值。
  关键词:英文文学作品;影视剧;艺术价值;《简爱》
  作者简介:邹柏涛(2001-),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市第十一高中学高三学生,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2
  很多文学作品创造成功后,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中广泛普及,甚至成为主流文化之一,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某种精神和动力,这也是文学作品得以广泛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原因,基于文学作品改变的影视剧往往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更易获得成功。
  1.英美文学作品的影视剧艺术价值
  文学作品能够获得成功,往往是因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正能量,能够给予众多的读者以鼓舞和动力,或者是文学作品能夠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实状况,给读者以思考。更多的时候,文学作品倾向于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作品的中心思想都是积极向上的,往往典型人物能够代表更多的读者的思想和行为,英美文学作品相对于国内文学艺术作品,在思想意识、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同点,对于司空见惯了国内影视剧表达形式的中国观众来说,以英文文学作品作为影视剧改编的素材,更能激发观众对于作品的兴趣,能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创作体验,虽然中外文学作品在表达形式以及文化背景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往往真善美的内容都是相通的,美好的情感也是相通的,这一点是英美文学能够在影视剧改编后,在国内国外都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英美文学作品中,往往倾向于表达人权平等、崇尚自由、爱情崇高等思想,这些思想放逐世界皆准,经过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往往也以突出文学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为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这是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不管是哪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表达真善美、亲情、爱情、友谊等思想都是永恒的主题。
  2.《简爱》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价值
  《简爱》是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 曲折的爱情故事,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舅舅病逝后,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来到桑恩费尔德,当男主人公罗彻司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罗彻先生脾气古怪,经过几次接触,简爱 爱上了他。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梅森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小屋里的疯女人是罗彻司特先生的妻子,简爱不愿作为情妇,离开了桑恩费尔德。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牧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在牧师向简爱 提出结婚时,她想起了罗彻司特先生。当赶回桑恩费尔德时古堡已成废墟,他最终和罗彻斯特结婚了,并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小说中简爱 是单纯善良的女性,她不因为自己的出身低微而放弃追求爱情的权利,也没有以当时名媛们追求的以金钱和权利为基础的爱情为择偶标准,她更注重的是爱情,讲究恋爱中的平等自由,突破了传统的爱情观、金钱观和价值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罗彻斯特这样一个看惯了哪些势利眼的女人的男人渐渐爱上了她。简爱 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爱情,是不以金钱 和地位为前提的真正的爱情,但是,他们正式结婚的当天,简爱知道了罗彻斯特之前有一位疯了的夫人,这一点让她不能接受,她选择了离开罗彻斯特,去往一个偏远的乡村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受到了其他爱慕者的追求,但是也得知这个向她求婚的男人并不是真的爱她,而是需要一个有涵养的助手,她迟迟不肯答应,并更明白了内心的需求和真爱,她选择了回到罗彻斯特的身边,但是当她回来时,她发现罗彻斯特家里遭遇了重大的灾难,在火灾中罗彻斯特为了救自己疯了的妻子,被烧瞎了眼睛,烧伤了手臂,她没有因此而背离他,选择了嫁给他,最终罗彻斯特的一只眼睛恢复了光明,并看到了简爱为他生下的孩子。
  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了。简爱最终还是嫁给了爱情,影视化的呈现中,扮演简爱的女演员还算比较真实的还原了原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广泛好评,追剧的人络绎不绝,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影视化作品了。观众之所以这么肯定影视化的《简爱》,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读过这部作品了,他们对于原著有着很深的情结,对于原著中简爱的形象印象深刻,并且有很多人将简爱 作为自己追求爱情的榜样,所以得知影视剧版的《简爱》上映后,十分热衷地去追剧,那是因为作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是当前这个时代下人们追求爱情的有效思想引导,鼓舞了很多想要追求爱情的人们勇敢的追求真爱,并将爱情推到一种很崇高的境界上,充分表达了爱情的美好与纯洁。
  3.对《简爱》的影视剧艺术价值赏析
  《简爱》这部作品之所以获得观众的喜爱,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作品激发了广大观众对于苦难的同情,影视化表达中对于简爱 的孤独感进行了渲染,在很多时刻,例如知道了罗彻斯特原来是有妻子的时候,她走出庄园的时候,是多么的孤独无助,在很多时刻,加入了小提琴的忧伤伴奏,进一步对于这种孤独感进行渲染,让观众对于女主人公的遭遇表示深刻的同情,同时也会因为女主人公在体验爱情的美好时获得内心的舒缓,影视作品中女主角的情感变化一直牵动着观众的神经,让观众亦喜亦忧,当故事发展到简爱 发现了庄园中的疯女人原来是罗彻斯特的妻子时,悲伤地离开了 庄园时,似乎已经结束了,注定了简爱 的悲剧结局,但是故事又切换到简爱 心灰意冷,去往乡村教书的场景,而最终她选择了回去,去和真爱在一起,最终她和罗彻斯特结婚了,并生下了孩子,可以说,这种结局是美好的,是圆满的,也符合观众对于大团圆结局的诉求。这种影视化的安排让《简爱》成为一部以美好爱情为主题的作品,让观众更加坚信爱情,更勇敢的在现实中追求爱情。英美文学作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观众获得情感上、思想上以及思维上的新体验,能够更具特色和影响力,将他国的优秀文化转化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体现文化的艺术价值。
  总结:
  英美文学作品中,很多享誉全世界作品,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就很大,将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影视作品的改编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且经过影视化的再创作,获得成功的概率更大。而这些文学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往往也能进一步被放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简爱》作为英美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将其改编成影视剧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冰.论英美文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艺术价值——以《简爱》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6,7(05):181-182 193.
  [2]赵谦.西方影视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运用实证举隅[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07):43-46.
  [3]胡细辉.探析英美文学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的模式[J].语文建设,2013(15):5-6.
  [4]刘苏周.寻求“文本阅读”与“图像阅读”的平衡点——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的再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04):101-103.
  [5]刘可,白德铭.文本·言语·声像——试论多媒体时代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S1):91-93.
  [6]吕红兰.影视教学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作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06):106-107.
其他文献
看 阳光来了  亲吻 这满院的绿  这满院的红  味道 那么清爽  那么芬芳 陶醉  在陽光的怀抱里  敞开心扉与阳光相拥  窗外 这味道无须言语诉说
做一次深呼吸  把丽日、繁华,淫雨与海啸  世间百态与人生沉浮  植入丹田。明天的太阳  依然会在草尖上照耀晨露  悲泣与欢笑比邻  茴香豆不常有  而孔乙己却常常在身边  许多时候,我们都是  每一盆上眼的盆景  我所看见的何止千刀万剐  每一个吸血鬼  都是从善如流的样子  趁知了尚未出土  洪峰已经过去  枕一块江边的白云午休  再做一次深呼吸  放弃从奴隶到将军的拐杖  即使是从王子到渔夫
地窝子  军垦拓荒的标签  兵团精神的血脉和魂魄  血管奔涌铁马冰河的激情  脑海沸腾铸剑为犁的波涛  沿着父辈拓荒的足迹  我在今日的绿洲里  想象当年拓荒挥舞的第一面旗  亘古荒原 芨芨草  在微风里摇曳 蜥蜴停留  我仿佛看見当年拉动的军垦第一犁  仿佛看见荒漠燃起的第一堆篝火  仿佛看见父辈的疲倦与单衣  沿着父辈拓荒的足迹  寻觅“八千湘女下天山”,奔赴  边疆青春献戈壁的背影  寻觅当
知了呐喊了  成熟的芦笋株  披着蓬松绿发  朝向刚露脸的阳光  将泥沙的脸划破  踩着两个圆圈 顶着斗笠  问候芦笋的芽  晶莹的汗水 细细的泥沙  粘着她白嫩的芽  轻盈的轮子 承载着微笑  一路歌声 带回了春的希望  打點着丰收的家
从白墙灰瓦的水墨画中擦拭廊檐  像从你睫毛上3D打印西塘的雨滴  也从青石桥的倒影中伸出乌篷船的脸  在廊棚下我听过太多的雨落和天青色  有时候我的童年和乡愁来自石皮弄的深处  那宋元明清的吟唱时时从梦中醒来  像是母亲的摇篮曲  把我的耳窩抱在蜗牛的壳里  评弹的嘈杂又亲吻我的市井  我还是热爱这人间的烟火气呀  把旧日的情人和我纠缠的情劫放入篮子里  一点点收紧绳子勒紧我的小楼  在西塘我总是
生命旅途中 你与我有缘相识  我们在情海中泛舟  点点滴滴让我记忆犹新  我们没有冲破世俗的偏见  痛苦中徘徊 无言中分手  是那么无奈无助  当我们再度相逢  彼此感慨误会是如此毒害之深  时间冰释了一切 容顏已老  心扉留下苦涩的回忆  爱在清晨 忆在黄昏  唯有默默祝福 留下人生中最美一眸
夜已深 月如水  静坐 在没有灯光的院落  等待如期而至的你 不急不躁  风 轻柔  拂起素练的白纱  你微闭的双眸 缓缓开启  一抹浓郁的奶香 徒然升腾  我的静潭 漾起朵朵水花  伸出手 轻抚你的名字  在掌心 在空中 幽香袅袅  这一刻 你倾尽一生所有  這一刻 我尘霜满面无悔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月下美人哟 谁有你娇  灿灿的笑 足以点燃夜的白色烟火
曾经许我三千青丝不变  曾经许我生死自愿  都是假的  在我还没长大之时  你已银发满头  在我刚刚成家立业  你已抛下我爷爷  驾鹤西去  我那温柔善良的奶奶  你没给我人生的陪伴  只留下眷恋  和做人的标尺  随我摆渡红尘滚滚  用我的一生  延续我们家族的遗风  把春秋点化成幸福  把幸福蔓延到各地  永遠的持续
有没有一朵花  像我一样,在东湖边  在长江旁。一个人安静地  堆拢着旧时光  像一些光滑的鹅卵石  等著风来抚摸  等着浪来亲吻  静静地躺着,就这样  不发出一丝嘈杂的声响  不必刻意寻找  那些花的名字,曾经  守护着几朵洁白,亦或火红  在年轻的水平线上  舞蹈。那太阳初升的地方,荡漾着青春  一切都是美好的模样  不必感叹桃花  卸了春妆,就不再是春天的新娘  夏风吹老了季节  一场落花
父亲的影子  一直跟隨在生活的日子里  天天与我迎面相撞  在流年的旋律里 跌跌撞撞  那年的今天 是父亲的生日  从此 他用岁月的针线  穿起一串串 酸甜苦辣的日子  在田里蠕动的双脚  整日和泥土纠缠在一起  到最后 那高大的身板  被风雨扭弯了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