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幕后工作者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疫情,让我们被迫宅在家中,却也带给我们难得的、安静的思考时光。还记得去年秋天,一群孩子围着陈爷爷,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陈爷爷,你听,沙沙沙、沙沙沙,好听的声音哪里来?”“陈爷爷,看,落叶在‘下雨’吗?”“陈爷爷,为什么有些落叶上有一个个小的洞洞?能不能用来吹泡泡?”……就这样,孩子们与陈爷爺开启了别样的“约会”。
  孩子们口中的“陈爷爷”是我园的一名后勤工作者。一说到后勤,大家就会认为是在幕后工作的人和事,但是今天的“陈爷爷”不仅是一名后勤工作者,更是一名教育者。
  特别的教育者
  幼儿园是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这不仅说明前勤人员是教育者,后勤人员也应是教育者。幼儿园工作要体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身处育人环境之中,即便不是教师也担负着言传身教的责任,有很多人像“陈爷爷”一样,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幼儿,促使后勤工作变成不设讲台的课堂。
  专业的服务者
  后勤工作面广、事多、任务重,时间性、季节性、阶段性都非常明显,每一项工作都有一定的专业要求,需要大家用心、用情去工作。
  门锁坏了,水管漏了,洗衣机不转了;螺丝松了,塑胶裂了,房顶发现马蜂窝了;刮风了,下雨了,阳光顶漏水了……哪里有问题,哪里有情况,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不怕严寒酷暑,总有一张微笑的脸庞和您礼貌问候、道别;
  不怕油烟熏烤,总有一双灵动的巧手为您精心烹饪、摆盘;
  不怕艰苦卓绝,总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引您探究新知、新奇……
  用心的研究者
  一线教师与食堂工作人员联合开展“食育结合,育在食前”课题,从食材的选择、烹调的方法、营养的价值、食品的造型等方面提质优化,将幼儿园的厨房延伸到班级,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制定相应的食育目标,在家园一体见实效、同心协力促发展的和乐氛围下,稳步推进食育课程探索。
  如今后勤不再“后”,他们同样承载着为儿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幼有所育提供支持的重任。不分前后,幼儿园的每一个人都应成为懂儿童、乐于研究儿童的人。
  (本文作者系太原市育英幼儿园教师)
  (责任编辑:牛丽真)
其他文献
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个关键指出:“要建设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技术的师资,建成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平台。”由此可见,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势在必行。我园在十三五课题“‘玩中学’幼儿科学微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开展过程中,尝试创建优质的数字资源共享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玩中学”幼儿科学微项目活动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助推课程游戏化发展。一、借力网络资源
期刊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正效介入”是游戏功能实现的重要力量。适宜的介入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不当的介入则可能损坏游戏,甚至中止游戏。在教育實践中,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常常由于对幼儿及幼儿游戏的分析、解读不够,时机把握不准,方式运用不当等,造成对幼儿游戏的干扰,介入效果不尽人意。如何在不影响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
期刊
前段时间,教室里突然出现了许多蚂蚁。只见几个幼儿围住蚂蚁指指点点,嘴里还嚷嚷着:“快看快看!这里有好多蚂蚁啊!”“教室里怎么会有蚂蚁呢?它们从哪里来的?它们在干什么呢?”……教室里的不速之客——蚂蚁,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大家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探索蚂蚁的主題之旅开启了!关于蚂蚁,我想知道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着:“蚂蚁喜欢吃什么呀?”“蚂蚁是不是都长一样啊?”“蚂蚁的家在哪里?是
期刊
一、案例背景  2018年11月,我园承担了山西省规划课题“高宽课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园本化的实践研究”的探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幼儿园一日作息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我园的一日作息中幼儿消极等待和时间碎片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幼儿在园时间为8.5个小时,其中生活活动占据的时间为47.06%,包括早餐、早点、午餐、午点、喝水、洗手、如厕等环节;户外活动占17.74%,包括早操、户外散步、户外游
期刊
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有用的、新的知识经验。对幼儿来说,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必须具有吸引力,能让幼儿自觉自主选择区域活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和操作。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法和特点,在解读幼儿当前“水平、能力”的基础上投放活动区材料,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在运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发现、探索,从而获得新的
期刊
从教20年来,我深感幼儿园集体活动正经历巨大的变革与创新,我们的教育观、儿童观在不断改变、更新,在不断推翻、重塑、再推翻、再重构中行进。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课程观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让幼儿的童年回归游戏,让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照亮孩童。那么幼儿园集体活动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在继承与扬弃中保留这一教学的抓手,使它在课程游戏化的指引下既能更加科学,又能助推幼儿的成长与教师
期刊
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大背景下,我园作为第四批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单位,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号召下,不断学习省、市级相关文件精神,听取各方专家的建议,从申报——立项——实践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旨在让园本课程建设变得更具操作性、更赋地方性、更贴近幼儿生活、更满足幼儿当前需要。此外,我园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不断创新教育实践,从理念到行为对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有了更全面的思考。一、理念先行,实践优化——增
期刊
近些年,国内外都掀起了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图画优美,语言简洁,故事有趣,大大激发了儿童阅读的兴趣,有些绘本还受到成人的喜爱。绘本除了本身的叙述和绘画手法以外,还源于它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现以绘本《蚯蚓的日记》为例,从多角度展现绘本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价值。一、蚯蚓外表,天真孩童  这本绘本描述的是一只咖啡色蚯蚓的故事。它每天钻地洞,吃垃圾,学习各种蚯蚓的生存技能。但仔细阅读后发现,这只蚯蚓虽然披着
期刊
“十三五”期间,我园立项开展了省级规划课题“幼儿园创意生活建构中引入‘成长故事’机制的实践研究”,旨在以“成长故事”为载体,建构我园创意生活,使幼儿园各项活动回归儿童成长的核心。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共同创造富有儿童生命成长意义的生活,使幼儿园创意生活建构过程从外延拓展转向内涵性建构,充满对儿童的关照,温暖而长久。一、“成长故事”在观察记录中“起”  成长故事之“起”体现在对成长故事的观察记录中,观察
期刊
作品阐述:  作品类别及材料:母鸡和小鸡属于益智类玩教具。主要以不织布为主料,粘扣、填充棉、各类夹子、硬纸板等为辅料。  创新点:本玩教具借用母鸡、小鸡、毛毛虫的可爱造型,使数学操作活动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更有趣;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安全性:以不织布为主要材料,以粘扣、夹子、填充棉、硬纸板等为辅料制作而成,材料本身具有安全性、色彩鲜艳、牢固耐用的特点。使用方便、安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