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灾难成真时(上)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99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的毁天灭地看似惨烈无比,但放在大时空的视角下,都是小儿科的把戏,与后院蚁穴的水灾属于同一量级。毁灭一颗行星算什么?一次超新星爆发可以毁灭数个太阳系。对于银河系而言,超新星爆发也算不了什么,宇宙的塌缩才是玉石俱焚。与这些人类凭现有技术难以逃脱且发生概率很低的灾变相比,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文明对文明的摧毁——欧洲殖民者在南美洲早就做过类似的事——手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我们切不可玩火自焚。下面,让我们看看面对科幻灾难片中经常出现的灾变,现有科技能否兵来将挡。按照难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第一个是小天体撞击地球。
  预防天地大冲撞
  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富含铱元素的小行星的撞击,导致了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的终结。当时,一颗直径为10-20千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爆炸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几个月的完全黑暗使全球气温骤降,大量植物和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惨遭毁灭。碰撞点处石灰石释放的过量二氧化碳又在后来的几百年中造成温室效应,过度的升温使劫后余生的恐龙惨遭灭绝。6500万年后,“奋进号”航天飞机通过遥感拍摄,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找到了那个直径为170千米的陨石坑。
  人类不是恐龙,不会眼睁睁看着灾星临头。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可以在小行星或者彗星逼近之前就发现它们。20世纪70年代初,加利福尼亚的帕洛玛山天文台上一台口径0.46米的照相望远镜被专门用于搜寻近地天体,天文学家每隔半小时对同一块天空照相。如果小天体离地球较近,就能相对于背景恒星作显著的移动。当望远镜的口径足够大时,这种运动很容易从多次曝光的底片中识别出来。以前这些照相底片全靠人工识别,效率低且易出错。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子探测元件和计算机取代了不那么可靠的感光剂和人眼。天文学家把电荷耦合器件(CCD)装在原来底片的位置上,通过它,望远镜搜集的遥远天体的光信号被转化成电信号直接输入电脑分析。用这种方法,观测人员一晚就可能发现600颗小行星(其中绝大部分在小行星带)。
  相对于不动声色的小行星,彗星就更容易甄别了。彗星是在太阳系边缘形成并运行的小星体。这些脏雪团偶尔也会冲进内太阳系,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彗核蒸发出的物质可以形成长达几亿千米的尾巴——古人认为,那是不祥的扫帚或架在敌人颈上的利剑。现实中,大彗星撞击地球也会造成灭顶之灾。因为它的独特外貌,天文学家或天文爱好者很容易从望远镜里看到它的靠近。
  小行星则天生暗淡,很难发现。意大利天文学家马里奥·卡尔皮诺说,时至今日,我们只发现了向地球袭来的10%的小行星,而要确定它们的轨道,还需要长时间连续不断地观测。有科学家认为,如果我们目前对另外90%的小行星仍然一无所知,那么,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将来不及应对。对此,NASA的国际近地小天体探测小组提出了“空间警戒搜索网”的概念,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建造六台2-3米口径反光望远镜,并配以CCD探测器,专门用于近地小天体的发现和跟踪。
  2000年9月1日上午,一颗编号为“2000QW7”、直径五百多米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240万千米处掠过,从太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近的距离。更为严重的是,天文学家在小行星掠过地球5天前才察觉到它的存在。假如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可能会导致全球四分之一人口——大约15亿人死亡,并使地球陷入“核冬天”的可怕境地。更有甚者,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16.7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附近爆炸,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危及建筑物,同时造成了1500多人受伤。而在同一天,一颗在前一年由业余天文学家发现的直径更大的小行星“2012DA14”,以距地球27680千米的高度擦肩而过,这个距离比电视转播卫星和气象卫星离地面都要近。现在看来,地球是否会受到小行星的撞击,不是“可能或不可能”的问题,而是迟早的问题。就像拦截洲际导弹一样,科学家需要的“预警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仅在碰撞前几天才预知危险,那我们只能因为来不及采取行动而束手待毙,就像北欧导演拉斯·冯·提尔在2011年推出的电影《抑郁症》中所描述的那样。
  拦截小天体的办法有很多,可能是出于视觉效果的考虑,最为灾难片津津乐道的办法是用核弹摧毁它。但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最不靠谱的办法。爆炸产生的巨大碎片仍可能坠向地球造成“霰弹”打击的效果。而且对于“脏雪球”彗星而言,松软的质地也使核弹无从发威。科学家认为在预警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慢慢“推”开小天体是不错的解决方案。具体方法是向小天体发射多枚火箭或多块太阳帆,这些火箭和太阳帆固定在小天体上,或推或拽,慢慢把它从与地球相交的轨道上移开。
  躲避太阳浩劫
  地球上大部分能源都来自于太阳,人类把从太阳那里获取的区区能量反施于彼,颇有太极四两拨千斤之妙。科幻片《太阳浩劫》讲的就是这样的东方哲学故事。编剧希望在太阳衰竭之前,向它投掷巨型氢弹,“重新激发太阳活力”。影片中英雄们成功了,阳光继续普照大地。但在现实里,给太阳添燃料可不像给火堆添柴这么简单。太阳内部是一个复杂的流体力学系统,充满混沌性。与太阳巨大的体积相比,地球表面的大气活动就像是在二维平面上发生的,简单至极。在我们尚无法预报天气——更不必说影响台风——之前,是不可能对太阳活动施加任何影响的。
  难道我们因此就要坐以待毙,或者像《神秘代码》中尼古拉斯·凯奇那样祈求“宇宙上帝”的拯救吗?不,自助者天助之,人类还是有办法的。
  对于小规模的太阳风爆发,人类可以“深挖洞、广积粮”,钻入深深的地下隐蔽所躲避高能粒子暴的洗礼。当地面安放的粒子探测器传回数据,显示外面辐射值趋于正常时,人们就可以重返大地了。只是出来之前要记得携带武器,辐射过后,低等生物会发生不可知的变异,鳄鱼一样大的老鼠和狗一样大的蟑螂随时有可能扑出来,上演一出“哥斯拉”式的惨剧。
  上述方法在面临垂死的太阳时就不管用了。届时太阳会变成一颗红巨星,表面膨胀越过地球轨道,埋在地下的金刚石也会被蒸发。这时,造“方舟”飞船飞离是非之地是上策,只是方舟仅能携带最紧要的维生物资。各类灾难电影里往往还有成对的狮子、大象进入方舟。问题是热带稀树草原都灰飞烟灭了,这些动物还能正常繁衍吗?如果非要满足动物园情结,倒不如只带各式动物的胚胎和植物种子,剩下的船舱都放燃料与食物,免得还未飞到另一个地球,所有人都饿死了。
  为了躲过太阳爆发的灾难,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格雷格·劳林和他的同事丹·柯里肯斯基,以及密歇根大学的天文学家佛瑞德·亚当三人为地球选择了一个最终目的地。那是一条围绕太阳的轨道,该轨道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现在的轨道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的1.5倍,相当于现在的火星轨道。当太阳在几十亿年后进入红巨星阶段,它的亮度将是现在的2.2倍,那时,该轨道处获得的阳光大约跟地球现在获得的阳光一样。将地球移到该轨道上,大约需要将地球的轨道能量增加30%。他们表示,通过改变遥远的太阳系冰体的轨道,让它们从地球附近经过,将它们的一些轨道能量转移给地球,可以实现推动地球的目的。
  这有点儿像多米诺骨牌,通过小质量的彗星或小行星的引力拖曳,“四两拨千斤”地移动地球。轻微的引力拖拽方法之一是,通过在彗核上钻孔,让一部分冰体喷射出来,把彗星体朝相反方向推进。另一个方法是,让飞船飞到那颗天体附近,利用引力使它偏离原来的运行轨道。
  后一种方法也存在很大风险,因为小天体必须从距离地球表面仅10000千米的地方飞过,才能对地球产生可观的拖曳力。这些天体可能比杀死恐龙的那颗小天体更大,因此,一个小小的“偏差”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劳林和他的同事们对待这个问题非常严肃,他们在论文中警告说:“直径是100千米的天体以宇宙速度与地球相撞,将使大部分生物绝种,至少细菌级别的生物都会灭绝。这并不是夸大其词。”
  对于最严重的太阳浩劫,坏消息是,人类目前还未掌握把所有人都送上太空并维持多年生存的航天技术——也许真要靠抽签或买票来决定谁当亚当和夏娃。好消息是,据科学家估算,太阳还能正常发光发热50亿年,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人类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该送谁上“方舟”。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意大利女孩多丽娜为了疗治情伤,到地中海圣埃及迪奥岛度假,却无意中闯入了不祥的禁地。这是一幢仿佛有记忆、能带人自动穿越的凶宅,多丽娜竟然穿越到过去,亲眼目睹了当年在此发生的一桩凶案现场。是亡魂的诉说,还是另有玄机?已经了结的凶案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孤岛凶宅  现年22岁的多丽娜住在意大利的佩斯卡拉市。2012年5月,多丽娜因为怀疑同居男友卡松和别的女人有染,与他大吵了一架,负气离家出走
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气温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但如果你仔细观察森林,就会发现一种奇妙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夏士莲、滴水观音等观赏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汗珠们”挥汗如雨,第一滴从叶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体积再逐渐增
1940年5月15日早上7時30分,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熟睡中被叫醒,电话对面的法国总理雷诺用英语说:“首相阁下,我们已经被打败!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役!”丘吉尔还没完全回过神来,雷诺又重复了一遍。“不可能!”丘吉尔冲着电话大声叫道,“肯定不会发生得这么快。  5月16日,此时德军对西欧国家开战仅仅6天。荷兰已于一天前投降了。而10天之后,法国北部的英法联军则会在敦刻尔克狼狈地撤退,再过不到一个月,法
这些奇葩的虫子中,有的没有肛门,有的牙齿像是谷物收割机,有的长得像圣诞树,有的身体长达55米,有的竟然没有头,它们到底是谁?  在海洋深处,有一类奇异的动物。其中一些没有肛门,还有一些拥有非常强大的颚,以至于它们能将不经意间经过的鱼儿一刀切成两段。它们就是深海里数以亿计的蠕虫,这些奇怪的生物比你的梦境还有趣或是可怕。  生活在热泉喷口的蠕虫  1988年,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太平洋西北部的热泉喷口时,
2019年第30期封面报道《 30岁,她们为什么不结婚?》  做《她们为什么不结婚?》的专题实属偶然,但一切好像冥冥中注定,8月底我妈来北京探望我,起初我以为她就是来玩一周,没想到落地第二天就开始催促我和家里人介绍过的相亲对象见面,还三番五次向我灌输“女孩子做什么都不如嫁得好”的理论,于是,我就邀请她参与了这次“不结婚”专题,那段母女对话就这么诞生了。  那次在家里的聊天并不如我们往常的争吵激烈,
對于很多人来说,口渴又没水喝是非常痛苦的。口渴的时候,嗓子在冒烟,全身都像起火了一样,非常难受。而一旦缺水,除了尽快找到水源补充水分,人类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解决办法。  然而,比起这么容易“渴死”的人类,有一些动物,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它们赶上极端干旱的天气长时间持续时,可以连续几年滴水不沾,有的完全不需要喝水依然能够顽强地活下来。它们又有什么妙招呢?  自带“蓄水池”  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
现代UFO 的历史并非如许多评论家认为的那样始于1947年,而是在更早的1880年左右,当时正值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那么,西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同期出现的神秘飞行物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  事实上,UFO出现的时间还要更早,《圣经》中就有关于超自然生物驾驶飞行物体的隐秘记载。不过,这类现象大量出现的最明确的时间段,应该是1880年至“二战”这段时期,现代UFO历史也始于此时。早期UFO故事与现代U
在古印度吠陀时期的一些宗族里,出于对死亡的未知和敬畏,常以熏香木材雕刻各类冥间神祇作为殉葬品,即所谓“冥神偶”。  2015年底,一个英国考古小组从印度古城贝拿勒斯附近的古墓群中发现了一尊罕见的冥神偶,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它的出现竟然引发了一系列离奇惊悚的死亡……  凶 兆  2015年11月,英国考古学教授巴列克·斯丹率领研究小组前往恒河南岸的印度古城贝拿勒斯考察。其间,他们从一个古代墓穴中发现了
如果你的回答是“铅笔”的话,那我知道了,你一定听过以下这个故事:  美国航天部门准备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但他们很快发现,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用圆珠笔、钢笔根本写不出字来。于是,他们用了10年时间,花费了数亿美元,想尽办法要发明一种在太空中也能出墨水的圆珠笔,结果一无所获。最后还是一位小学生提了一个建议,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太空中用铅笔写字,就没有不出墨水的问题了。  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有时候看上去
和匆忙的人类世界相比,植物的生活显得风平浪静,但这仅仅是事情的表面。害虫贪婪的胃口让植物岌岌可危,它们必须给予反击来保全性命。  事实也是如此,植物并不是毫无招架能力的受害者,它们已经进化出强有力的防御能力——生产特殊的防御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既可以充当“毒药”,也能告知同伴危险即将到来,并向盟友求救。  但是,所有这些防御措施都是有代价的,会消耗植物本来用于生长和修复的能量。为了保存体力,植物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