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助残“三人行” 大爱无疆写真情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鸡市陈仓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以身心发展障碍儿童少年为教育康复对象的培智学校。现有学生126名,其中48名为送教学生,均为重度残疾和多重残疾儿童。由于残疾儿童医疗、康复等开支巨大,这些学生家庭不仅承受着精神的煎熬,而且不同程度因残因病致贫,挣扎在贫困线上,90%以上为贫困户。
  2017年以来,陈仓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立足实际,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构建特色化的党建文化品牌,积极拓展学校党建文化建设新领域,将“两学一做”和送教扶贫结合起来,自创动作,创新开展“党员引领,扶贫助残三人行”活动。
  学校党支部将11名党员、22名教师组成10個送教扶贫小组,每组3人,由一名党员担任组长。“三人行”小组分成西部山区、周原慕仪、贾村、天王东关、阳平虢镇、外县区等6个不同的片区,下乡镇、进农户,从全区残疾儿童少年摸底调查、扶贫政策宣传、走访慰问、扶贫帮困、送教上门、康复指导、远程教育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党员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陈仓区特教学校虽然学生数量不多,但组成复杂,126名学生来自陈仓区的14个镇街和全市6个县区,西部山区的凤阁岭镇、拓石镇、赤沙镇、香泉镇、坪头镇,往返行程近千里的麟游县酒居乡、太白县黄柏塬镇,都有需要送教的学生,有些地方道路不通,进出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送教难度很大。但是,再远的路程也难不住党员干部追寻残疾儿童少年的决心,再险的山路也挡不住特教人扶贫送教的步伐。
  校长唐小明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2017年2月调入特教学校任职,来校时他刚买的一辆新车行程不到两千公里,可是不到一年,仪表盘上就显示行程两万六千多公里。原来,唐校长不仅牵挂着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和教育康复,更是处处为每一位送教教师的安全着想,每次送教遇到山区或偏远的地方,他都亲自开着私家车前往,一年下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区的十几个镇街和扶风、太白、麟游等县区,行程近两万公里,几乎每个送教学生的家里他都走了一遍。他所包抓的赤沙镇泰安村学生杜安,家还住在搬迁前的山顶上,砂石路最窄的地方,仅能容一辆小车过去,每去一趟,唐校长的小车都会被路边的杂草、树枝划出一道道划痕,但是,一年里,他先后十多次带领党根怀、樊红涛、李向华等党员干部上门送教扶贫,最近的一次,差点被大雪堵在山上,下山路上,小车几次倒溜,险象环生。在当地,他已经成为人人都认识的 “送教校长”。
  就这样,特教学校的党员干部硬是靠着一颗爱心和坚强的毅力,车行腿走,历经千难万险,行程万里,做到了“三清”:全区学龄儿童底子清、残障程度清、家庭情况清。2017年3月,全部完成了全区263名不能正常入学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摸底排查工作,建起了资料完备的陈仓区特殊教育资源库。
  为了确保实现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三人行”小组马不停蹄,从三月份开始,在对残疾儿童少年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按照评估结果落实“一人一案”教育策略。
  在区教育体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全区所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建立学籍,以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安置入学。将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安置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依托陈仓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定期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康复指导,让随班就读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发展其潜能;让生活能基本自理,有学习能力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入特教学校接受特殊教育,通过生活适应性课程学习,培养其自理能力与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为独立生存奠定基础;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或多重障碍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指导进入康复机构定期康复,或指导家庭康复训练,保障了全区适龄残障儿童少年全部接受适合的教育,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了96.7%。
  “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
  不管是初春乍暖还寒、仲夏蝉声阵阵,还是深秋黄叶落遍、严冬寒风凛冽,不论是在西部山区的凤阁岭、拓石、赤沙、香泉,还是在宝鸡市的太白、麟游、扶风、岐山等县区,到处都留下了陈仓特教人匆忙却又坚实的脚步。
  拓石镇的马家湾村七组,地处大山深处,通村公路只能走到山口,要去住在这里的学生李平家,还需要徒步行走近10公里的山路,送教小组第一次来这个小山村,恰逢下雨,加上不熟悉路况,他们开的车卡在半道上,前不能进,后不能退,最终还是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抬着车掉了头。进山十公里的山路,时而过河,时而爬山,送教组长、党支部书记王婷英的一双新皮鞋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彻底和她告别,下山路上,她成了“赤脚大仙”。等大家回到车上,个个都成了泥人。就是这样的条件,王书记所在的“三人行”小组,朱省田、杨文政、邵书平等几位老师,从没有一人因为刮风下雨、山路崎岖缺过一次送教。
  每次送教,“三人行”都做到了“三送”
  送温暖。学校印制宣传册,把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帮扶政策、对残疾人的关怀以及学校的温暖带到了残疾人家庭,一份慰问品、一盒鲜牛奶、一盒饼干、一些学习用品,虽说不能解决残疾人家庭目前的困难,但每次老师的到来,都会给残疾人家庭带去安慰和温暖。家长感激的热泪、孩子期盼的眼神往往让送教老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香泉镇麻池村谢园母亲每次都在村口迎接送教老师,看着老师给孩子上课,她常常泪流满面,喃喃自语:“我的孩子也上学了。”县功镇何家槽的韩强,由于脑瘫后遗症,只能坐在轮椅上,成天基本上是一个表情,但每次见到送教老师,他会开心地 “咿咿呀呀”笑个不停,每次老师临走,他都拉住老师的衣襟不肯放手。党员焦丽娜、张睿、王丽君、焦永明老师从第一次来这里送教就和这个家庭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送教日,他们常常利用节假日,带上家人,带上礼品,来这个亲戚家“窜门”,帮孩子洗衣服,陪他唱歌、游戏,使这个原本落寞的家庭充满了欢乐。
  送理念。“三人行”小组不仅要做好送教学生的学习康复指导,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带给残疾人家庭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通过宣传国家扶贫政策、讲励志故事,帮助这些家庭树立生活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每月送教一次,每次送教他们都会做到“三有”,即有计划、有内容、有作业。党员朱忠浩老师已经58岁了,但是每次去地处大山深处的天王镇十八盘村的潘亮(化名)家里送教,他都会精心准备几天,不仅要带上详细的教案,还会带上需要的教具和学具。大部分学生通过送教后生活习惯明显改善,学习也会有明显的进步,坪头镇西庄村的重度智障学生史路(化名)、麟游县的李强(化名)变化最大,他们不仅开始和人交流,学着写字、计算,而且能跟着家人下地干活,做家务。很多家庭也在送教老师的引导下,重拾信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送物资。通过送教,“三人行”小组也了解到许多残疾人家庭缺少一些生活用品的现状,党支部立即发出倡议,号召全体教师捐赠被褥、衣物、生活用品等,用实际行动开展扶贫工作。许多教师提了几大包衣物,党员张海霞、姜玉霞、徐金丽老师把自己刚买回来没穿几次的新衣服也捐了出来。西堡村村民孟丽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托人把她原来经营鞋店剩余的五十多双鞋子拿到学校。
  大爱无疆,善行天下!“扶贫送教三人行”活动的开展,在陈仓区乃至宝鸡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陈仓特教人以无私的爱心、博大的胸怀、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残疾人家庭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教育扶贫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文中所有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其他文献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突发,我们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年,国家紧急启动一级响应,这场“战疫”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担当,关于信仰……那么,这场“战疫”带给我们哪些教育契机呢?  一、进行爱国教育和信念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
期刊
我1977年升入高中,1979年毕业。当初本来准备参加高考,没想到考前3个多月的时候,国家突然调整了招生政策,只允许高中生考中专,不允许初中生考中专。为了保证能够升学,我放弃了参加高考而选择了中考,结果一考而中,于1979年7月被费县师范学校录取。  在那时,能够考上中专,就是一件令人非常高兴的事,但是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考上中专的些许兴奋,另一方面是没参加高考的深深遗憾。为了不给自己的人生
期刊
2020年的春节,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个个身影逆战而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陕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打头阵、冲在前,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这场“疫”战中涌现出来,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也飘扬在三秦人民心里。  教师党员奏响战“疫”之歌  “要说不
期刊
这是一次比预想要漫长几倍的等待。  闭上眼,是疫情深不可测的黑暗,无边无际,令人窒息。睁开眼,是持续增长的确诊病例,密密麻麻,令人揪心。  阴霾席卷长空,空空的街道像一首无字的诗,诗的注脚里写满了悲,浸透了泪。每一个被光唤醒的清晨,多么盼望风把风吹走,盼望光把光照亮。  等待成了生活的主题。  叔本华说,人是自食的狼。相当于中国的老话,自作孽,不可活。无底线的自我满足,自我欺骗,任人性扭曲,等于愚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0月21日至22日在陕西调研。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孙春兰先后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了
期刊
2019年以来,咸阳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以“四好”(学校办好、教研室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思政课创优行动为抓手,大力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9月上旬,咸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军采取“四
期刊
我认真钻研了近五年来全国其他省市的中考历史试题特别是2005年中考历史试题、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并请教了省内外部分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三历史课教学的专职名师,和他们就我省2006年中考历史命题趋势进行了探讨,现整理如下:    一、注重基础和主干    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说明》明确指出,“鉴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为适应不同地区学校的不同要求
期刊
10月10日,西安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分析研究当前全市教育工作形势任务,安排今后一个时期总体工作,印發《关于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主持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
期刊
强化统筹部署 重点施策控辍  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延安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责任、机制、制度、措施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和细化要求。建立了市级联县包抓制度,市直教育系统14
期刊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和先哲们上下求索而形成的文化瑰宝,它蕴藏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201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恢复汉字书法课,既是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在现阶段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书写水准以及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  但是在小学中,书法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缺乏良
期刊